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35472[举报]
一、二题. (共 30分,其中1~15题,每小题2分;16~17题,每小题3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 案
B
A
D
C
D
B
C
B
A
题 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答 案
A
C
C
D
C
D
AD
AC
三、填空题(共14分,每空2分)
题号
答 案
题号
答 案
18
漫
22
0.5
19
增大
23
3000
20
运动
24
3
21
扩散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34分)
25.(1),(2)262;(共4分,每空2分)
26.图略;(共4分,每图2分)
27.(1)
28. 4;
29. 。
30. 2.4、24、83.3%、 增大
31.(1)物体的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2)使小球滚到斜面底端时速度相同。
(3)动能 (4)在速度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32.(1)图略……2分 (2)断开 B ……各1分 (3)电阻R断路 ……2分
(4)电阻 …………………………………………………………………………1分
滑动变阻器阻值太小(或换上的电阻太大或电源电压太大) ………………1分
33.总电阻R比参加并联的最小电阻的阻值还要小(或当电阻不变时,与它并联的电阻越大,总电阻R也越大)。(2分)
34.本题共5分
(1) 弹簧测力计(1分)
(2)步骤:(2分)
①将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
②将铁块放在木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
③再将铝块叠放在铁块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木块,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3;
(3)分析与结论:(2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一定,改变接触面上所受的压力,摩擦力大小改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
五、简答与计算题(共16分)
35.(1)雪糕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
(2)乙,“白气”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所以“白气”向下流动。
36.(1)洒水车驶过这段公路需要多少时间
(2)水箱最多能装水的质量为
37.(1)查表可知,当锅炉内水的温度达到
(2)当G挂在A位置,锅炉内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3)查表可知,当锅炉内水的沸点为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有△F1•?OB=G•?OA,即: 30N
设此状态时G挂在离O点L,则△F2•?OB=G•?L, 即12N
联立①②两式可得L=
38.解、(1) (1分)
(2)
(1分)
(3)当电路中电流等于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时,电路中电流最大,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阻值应最小,故有 (1分)
由欧姆定律有, 即0.4=
解得R2=2.5,即R2的最小值为2.5 (1分)
当电压表的示数=3V(最大值)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最小,故有
=U-=9V-3V=6V
(1分)
(1)如图11甲所示,刻度尺测得A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cm;图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图丙为家庭用的温度计,它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通过如下实验研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秤下悬挂一个2N的钩码,拉动钩码作直线运动,图12中的弹簧秤分别显示了钩码在几种运动情况下受到的拉力。请根据实验现象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12 a、b、c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图12 d和e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2)如图为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发现,只有当小车两侧的小盘内加上相同的钩码时,木块才会保持
(3)小明准备自制一只弹簧测力计.他找来弹簧、钩码、直尺、指针等器材.首先测出弹簧的长度L0=2.10cm,然后在弹簧下挂上不同的钩码,测出弹簧的长度L,算出比原长L0的伸长△L (△L=L-L0),填在如下表格中:
拉力F/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长度L/cm | 2.50 | 2.90 | 3.30 | 3.70 | 4.10 | 4.50 | 4.90 | 5.30 | 5.70 | 6.10 | 6.60 | 7.30 |
伸长△L/cm | 0.40 | 0.80 | 1.20 | 1.60 | 2.00 | 2.40 | 2.80 | 3.20 | 3.60 | 4.00 | 4.50 | 5.20 |
表一 浮在水面上 表二 浮在煤油面上 表三 浮在水面上
序 号 |
物块 | H (cm) |
h露 (cm) |
h浸 (cm) |
序号 | 物块 | H (cm) |
h露(cm) | h浸(cm) | 序号 | 物块 | H(cm) | h露(cm) | h浸(cm) | ||
1 | A | 15 | 6.0 | 9.0 | 4 | A | 15 | 3.7 | 11.3 | 7 | D | 15 | 9.0 | 6.0 | ||
2 | B | 10 | 4.0 | 6.0 | 5 | B | 10 | 2.5 | 7.5 | 8 | E | 10 | 6.0 | 4.0 | ||
3 | C | 4.0 | 1.6 | 2.4 | 6 | C | 4.0 | 1.0 | 3.0 | 9 | F | 4.0 | 2.4 | 1.6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3)甲、乙两同学进一步分析了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有新的发现,得出了结论:密度相同体积不同的实心物体,物体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乙同学也得出了另一结论: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比值.请问
(1)实验中是通过观察
(2)某同学利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将不同质量的小球从斜面上由静止自由滑下,记录数据如下:
钢球的质量m/g | 0.1 | 0.15 | 0.20 | 0.25 | 0.30 | 0.35 | 0.40 |
木块滑行距离s/m | 0.12 | 0.10 | 0.12 | 0.12 | 0.11 | 0.13 | 0.12 |
(3)质量和速度谁对动能的影响较大呢?某物理兴趣小组借助速度传感器和其他仪器进一步得出了两组数据如表一和表二所示:
表一(钢球撞击时的速度v=8cm/s) | 表二(钢球质量为m=100g) | ||||
序号 | 钢球质量m/g | 木块滑行距离s/cm | 序号 | 钢球撞击速度v/cm/s | 木块滑行距离s/cm |
1 | 100 | 10 | 1 | 8 | 10 |
2 | 200 | 20 | 2 | 16 | 40 |
3 | 300 | 30 | 3 | 24 | 90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请你和小明、小强和小芳一起完成有关探究:
(1)小明想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将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当光屏移动到图甲所示位置时,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f= cm.
②实验要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成在 .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像的位置偏高,如图乙所示,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小明应 .
③当蜡烛在丙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 像(虚/实);若想得到一个清晰、缩小的实像,蜡烛应向(远离/靠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同时光屏应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远离/靠近)
(2)小强想探究人的眼睛怎样既能看清楚远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物体的:
①分别采用不通的焦距做实验,实验得到的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 物距(cm ) | 焦距(cm ) | 像距(cm ) | 像的性质 |
1 | 30 | 10 | 15 | 始终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
2 | 41.25 | 11 | 15 | |
3 | 60 | 12 | 15 |
②比较实验1、2和3可知,当被观察的物体变近时,如果要使像距不变,焦距要变
(大/小),这说明,人眼是通过睫状体来改变晶状体的 来看远近距离不同的物体的。长时间的近距离看书,引发近视,必须配戴 透镜.
(3)小芳想探究摄影记者常换长短筒镜头的原理:
①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号 | 物距u/cm | 焦距 f/cm | 像距 v/cm |
1 |
60
| 8 | 9.2 |
2 | 10 | 12 | |
3 | 12 | 15 |
②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大/小);像就越 (大/小);
③下图是小明站在同一位置用数码相机(焦距可改变)对着某景点先后拍摄了两张照片甲和乙,请你根据实验结果判断照片甲是用镜头 (丙/丁)拍摄的.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