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87074[举报]
假 设 | 实验方案 | 实验结论 | |
甲同学 | 酸性: H2CO3>C6H5OH |
取少量苯酚放入试管,加过量NaOH溶液得澄清溶液,冷却至室温,再通入一段时间CO2,冷却至室温,观察未出现浑浊 | 通入CO2未见浑浊说明CO2不能与C6H5ONa反应,假设错误 |
乙同学 | 酸性: C6H5OH>HCO3- |
方案(一):在苯酚的乳浊液中加一定量的Na2CO3固体,Na2CO3固体溶解,苯酚乳浊液变清,无气泡生成.放置冷却,再观察,混合物仍然澄清. 方案(二):在苯酚的乳浊液中加一定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乳浊液变清,无气泡生成. |
方案一结论:假设正确 方案二结论:假设正确 |
(2)乙同学的方案(一)中,放置冷却,需要再观察的原因是
(3)乙同学的方案(二)中有不严谨的地方,请指出不严谨的方面
(4)就H2CO3与C6H5OH酸性比较,请你提出一个假设并根据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设:
提出假设 | 实验方案和预测现象 |
① |
② |
(2011?静安区模拟)某学习小组根据化学知识和右上表的数据,设计了下表中的实验,以验证酸性:盐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子.
|
某学习小组根据化学知识和下表的数据,设计了表中的实验,以验证酸性:盐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子,其中不合理的是 ( )
物质 |
电离常数 |
和溶解度(25℃) |
C6H5OH |
K =1.28×10-10 |
S = 9.3g/100g水 |
H2CO3 |
K1 =4.3×10-7 |
|
K2 =5.6×10-11 |
|
|
组别 |
操作 |
判断依据 |
A |
盐酸和碳酸 |
往碳酸钙固体中滴加盐酸 |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
B |
碳酸与苯酚 |
往苯酚钠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
C |
碳酸与苯酚 |
配制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苯酚钠溶液 |
比较溶液的pH |
D |
HCO3-与苯酚 |
在苯酚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 |
观察悬浊液是否变澄清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用燃烧的方法鉴别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B. 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己烷、苯、甲苯
C. 用热碱溶液鉴别硝基乙烷和硝酸乙酯
物质 |
电离常数和溶解度(25℃) |
C6H5OH |
Ki =1.28×10-10 |
S = 9.3g/100g水 |
|
H2CO3 |
Ki1 =4.3×10-7 |
Ki2 =5.6×10-11 |
D.用相互滴加鉴别Na2CO3、盐酸、BaCl2、NaCl四种溶液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某学习小组根据化学知识和下表的数据,设计了表中的实验,以验证酸性:盐酸>碳酸>苯酚>碳酸氢根离子,其中不合理的是 ( )
物质 | 电离常数 | 和溶解度(25℃) |
C6H5OH | K =1.28×10-10 | S = 9.3g/100g水 |
H2CO3 | K1 =4.3×10-7 | |
K2 =5.6×10-11 |
组别 | 操作 | 判断依据 | |
A | 盐酸和碳酸 | 往碳酸钙固体中滴加盐酸 | 观察有无气体产生 |
B | 碳酸与苯酚 | 往苯酚钠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 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
C | 碳酸与苯酚 | 配制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碳酸钠溶液和苯酚钠溶液 | 比较溶液的pH |
D | HCO3-与苯酚 | 在苯酚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的 Na2CO3溶液 | 观察悬浊液是否变澄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