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00某一电表示数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84772[举报]
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所受拉力F及质量m关系的实验,图(a)为实验装置简图.(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
,数据如下表:
请在方格坐标纸中画出a-
图线,并从图线求出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倒数之间的关系式是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一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线如上图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3/50/b5c71e41.png)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图(b)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实验数据如图,图中相邻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5.10
5.10
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
1 |
m |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小车加速度a/m?s-2 | 0.633 | 0.572 | 0.497 | 0.418 | 0.332 | 0.250 | 0.167 | 0.101 | ||
小车质量m/kg | 0.25 | 0.29 | 0.33 | 0.40 | 0.50 | 0.71 | 1.00 | 1.67 | ||
小车质量倒数
|
4.00 | 3.45 | 3.03 | 2.50 | 2.00 | 1.41 | 1.00 | 0.60 |
1 |
m |
a=
1 |
2m |
a=
.1 |
2m |
(3)保持小车质量不变,改变砂和砂桶质量,一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拉力F的变化图线如上图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3/50/b5c71e41.png)
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小车动能变化与合外力对它所做功的关系.图中A为小车,连接在小车后面的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B的限位孔,它们均置于水平放置的一端带有定滑轮的足够长的木板上,C为弹簧测力计,不计绳与滑轮的摩擦.实验时,先接通电源再松开小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8/60/9d768b57.png)
(1)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依次选取0、1、2、3、4、5共六个计数点,分别测量后5个计数点与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并计算出它们与0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v2(△v2=v2-v02),填入下表:
请以△v2为纵坐标,以s为横坐标在方格纸中作出△v2-s图象.若测出小车质量为0.2kg,结合图象可求得小车所受合外力的大小为
(2)该同学通过计算发现小车所受合外力小于测力计读数,明显超出实验误差的正常范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8/60/9d768b57.png)
(1)该同学在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上,依次选取0、1、2、3、4、5共六个计数点,分别测量后5个计数点与计数点0之间的距离,并计算出它们与0点之间的速度平方差△v2(△v2=v2-v02),填入下表:
计数点 | s/cm | △v 2/m2?s-2 |
计数点0 | / | / |
1 | 1.60 | 0.04 |
2 | 3.60 | 0.09 |
3 | 6.00 | 0.15 |
4 | 7.00 | 0.19 |
5 | 9.20 | 0.23 |
0.25
0.25
N.(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该同学通过计算发现小车所受合外力小于测力计读数,明显超出实验误差的正常范围.你认为主要原因是
未平衡摩擦力
未平衡摩擦力
,实验操作中改进的措施是把木板不带定滑轮的那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把木板不带定滑轮的那一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的内容: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2是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B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8/118/9919d102.png)
表1纸带的测量结果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的内容: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
接通电源
接通电源
,释放小车
释放小车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断开电源开关
断开电源开关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2是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O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O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B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8/118/9919d102.png)
表1纸带的测量结果
测量点 | S/cm | V/(m?s-1) |
0 | 0.00 | 0.35 |
A | 1.51 | 0.40 |
B | ||
C | 5.06 | 0.49 |
D | 7.15 | 0.54 |
E | 9.41 | 0.60 |
某实验小组采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图中小车中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针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0/1/a0d967d8.png)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如图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0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
(3)在上述的运动过程中,对于钩码、砝码和小车组成的系统,
(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中的图线(其中△v2=v2-v20),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10/1/a0d967d8.png)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
①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
接通电源
接通电源
,再放开小车
放开小车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③改变钩码或小车中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如图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0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0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中的相应位置.
测量点 | S/cm | v/(m?s-1) |
0 | 0.00 | 0.35 |
A | 1.51 | 0.40 |
B | 3.20 | 0.45 |
C | 5.08±0.01 5.08±0.01 |
0.49 0.49 |
D | 7.15 | 0.54 |
E | 9.41 | 0.60 |
钩码的重力
钩码的重力
做正功,摩擦力
摩擦力
做负功.(4)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中的图线(其中△v2=v2-v20),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v2与S成正比
△v2与S成正比
.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小车的质量
小车的质量
.某实验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定理”,小车内可放置砝码,实验中,小车碰到制动装置时,钩码尚未到达地面,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3/46/2e56b14f.png)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请将步骤②补充完整.
①在小车内放人砝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限位孔,连在小车后端,用细线跨过定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
③改变钩码或小车内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2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0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见表1),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
(3)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3中的图线(其中△v2=(v2-v20),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与位移s成正比
与位移s成正比要验证“动能定理”,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摩擦力和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ttp://thumb.zyjl.cn/pic3/upload/images/201303/46/2e56b14f.png)
(1)实验的部分步骤如下,请将步骤②补充完整.
测量点 | s/cm | v/(m?s-1) |
0 | 0.00 | 0.35 |
A | 1.51 | 0.40 |
B | 3.20 | 0.45 |
C | ||
D | 7.15 | 0.54 |
E | 9.41 | 0.60 |
②将小车停在打点计时器附近,先
接通电源
接通电源
再释放小车
释放小车
,小车拖动纸带,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列点,关闭电源;③改变钩码或小车内砝码的数量,更换纸带,重复②的操作,
(2)图2是钩码质量为0.03kg,砝码质量为0.02kg时得到的一条纸带,在纸带上选择起始点0及A、B、C、D和E五个计数点,可获得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s及对应时刻小车的瞬时速度v(见表1),请将C点的测量结果填在表1中的相应位置.
(3)实验小组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图3中的图线(其中△v2=(v2-v20),根据图线可获得的结论是
△v | 2 |
△v | 2 |
小车质量M
小车质量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