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所以b点坐标为(-.+ ) ----------------2分(3)到达b点时与该处绝缘不带电质点发生弹性正碰.碰后两者速度交换.P的速度变为零.然后从b点开始沿电场线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到达x轴负向上的c点------------1分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28050[举报]
(1)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并在其上取了A、B、C、D、E、F等6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点,本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的是220V、50Hz的交变电流.他把一把毫米刻度尺放在纸带上,其零刻度和计数点A对齐.(下述第(1)、(2)、(3)小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C是
(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
(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A=
(2)在学“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并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抛物线方程.他先调整斜槽轨道使槽口末端水平,然后在方格纸上建立好直角坐标系xOy,将方格纸上的坐标原点O与轨道槽口末端重合,Oy轴与重锤线重合,Ox轴水平(如图甲).实验中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经过一段水平轨道后抛出.依次均匀下移水平挡板的位置,分别得到小球在挡板上的落点,并在方格纸上标出相应的点迹,再用平滑曲线将方格纸上的点迹连成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已知方格边长为L=5c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
(2)小球运动的轨迹方程的表达式为y=
x2.
(3)你认为下列情况可能产生实验误差的是
A.小球在轨道上滚动过程中有摩擦力 B.每次下移水平挡板不均匀
C.实验时,水平挡板有时倾斜 D.固定方格纸的木板有时倾斜.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
(1)由以上数据计算打点计时器在打C点时,物体的即时速度vC是
0.16
0.16
m/s;(2)计算该物体的加速度a为
0.42
0.42
m/s2;(3)纸带上的A点所对应的物体的即时速度vA=
0.076
0.076
m/s;(2)在学“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并求出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和抛物线方程.他先调整斜槽轨道使槽口末端水平,然后在方格纸上建立好直角坐标系xOy,将方格纸上的坐标原点O与轨道槽口末端重合,Oy轴与重锤线重合,Ox轴水平(如图甲).实验中使小球每次都从斜槽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经过一段水平轨道后抛出.依次均匀下移水平挡板的位置,分别得到小球在挡板上的落点,并在方格纸上标出相应的点迹,再用平滑曲线将方格纸上的点迹连成小球的运动轨迹(如图乙所示).已知方格边长为L=5cm,重力加速度为g=10m/s2,计算结果取两位有效数字.
(1)小球平抛的初速度v0=
1.5
1.5
m/s;(2)小球运动的轨迹方程的表达式为y=
20 |
9 |
20 |
9 |
(3)你认为下列情况可能产生实验误差的是
D
D
.A.小球在轨道上滚动过程中有摩擦力 B.每次下移水平挡板不均匀
C.实验时,水平挡板有时倾斜 D.固定方格纸的木板有时倾斜.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如下,请将正确的排列顺序写在横线上
C.同时记下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在白纸上记录两测力计拉力的方向OA、OB.取下弹簧秤.
D.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P点,将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E.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F1、F2的合力F.
F.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在白纸上记录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的位置O.
G.观察F和F/是否相等,并作出结论.
H.在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I.整理实验仪器.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若小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测得s1=5.00cm,s2=1.36cm,s3=1.48cm.那么:AD之间的平均速度V=
(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竖直悬挂,并在下端逐个增加钩码,同时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测出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长度L的各组数据,逐点标注在图乙中的坐标纸上,设弹簧原长为Lo,则弹簧劲度系数K的表达式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HDFCABEGI
HDFCABEGI
. A.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在白纸上记录测力计拉力的方向OC,取下弹簧秤.B.在白纸上以O为作用点,按同一标度作F1、F2和F/的力的图示. C.同时记下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在白纸上记录两测力计拉力的方向OA、OB.取下弹簧秤.
D.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P点,将两个细绳套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E.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F1、F2的合力F.
F.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在白纸上记录橡皮条与细绳套的结点到达的位置O.
G.观察F和F/是否相等,并作出结论.
H.在木板上固定一张白纸.I.整理实验仪器.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得到如图所示的纸带,若小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测得s1=5.00cm,s2=1.36cm,s3=1.48cm.那么:AD之间的平均速度V=
0.56
0.56
m/s,C点的瞬时速度VC=0.71
0.71
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3
3
m/s2.(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竖直悬挂,并在下端逐个增加钩码,同时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测出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长度L的各组数据,逐点标注在图乙中的坐标纸上,设弹簧原长为Lo,则弹簧劲度系数K的表达式为
k=
F |
(L0-L) |
k=
,由此可以得到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F |
(L0-L) |
113
113
N/m(取三位有效数字).(1)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和D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和B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采取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质且极短的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用计时器记录滑块A、B从开始到分别碰撞C、D挡板时所用时间t1、t2;
①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②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利用重锤拖着纸带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并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在实验过程中,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必须使用的测量仪器有:打点计时器、夭平和刻度尺
B.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要在同一竖直线上
C.实验中若其他条件不变且空气阻力恒定时,选用重锤质量的大小不影响实验的误差
D.选用纸带上任意可计算速度的两点都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
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测出其中E、F、G点距打点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打下O点到打下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
③以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为横坐标,以各点速度的平方v2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v2-h图线,如图所示.从v2-h图线求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g'=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B的质量mA、mB;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质且极短的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C板的距离L1;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用计时器记录滑块A、B从开始到分别碰撞C、D挡板时所用时间t1、t2;
①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
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B的右端至D板的距离L2
.②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
mA
-mB
=0
L1 |
t1 |
L2 |
t2 |
mA
-mB
=0
.L1 |
t1 |
L2 |
t2 |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利用重锤拖着纸带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并打出一系列的点,对纸带上的点迹进行测量,即可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①在实验过程中,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BD
BD
.A.必须使用的测量仪器有:打点计时器、夭平和刻度尺
B.纸带与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要在同一竖直线上
C.实验中若其他条件不变且空气阻力恒定时,选用重锤质量的大小不影响实验的误差
D.选用纸带上任意可计算速度的两点都可以用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②安装好实验装置,正确进行实验操作,从打出的纸带中选出符合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为打点起始点,且速度为零.
选取纸带上打出的连续点A、B、C,…,测出其中E、F、G点距打点起始点O的距离分别为h1、h2、h3,已知重锤质量为m,当地重力加速度为g,打点计时器打点周期为T.为验证此实验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需要计算出从打下O点到打下F点的过程中,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EP=
mgh2
mgh2
,动能的增加量△EK=
m(h3-h1)2 |
8T2 |
=
(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m(h3-h1)2 |
8T2 |
③以各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为横坐标,以各点速度的平方v2为纵坐标建立直角坐标系,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v2-h图线,如图所示.从v2-h图线求得重锤下落的加速度g'=
9.67
9.67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1)下图为同一个打点计时器打出的四条长度相同的纸带,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甲纸带加速度最大 B.乙纸带加速度最大
C.丁纸带平均速度最小 D.丙纸带平均速度最大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为: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未知
(B)直流电压表V1、V2,内阻很大
(C)直流电流表A,内阻可忽略不计
(D)定值电阻R0,阻值未知,但不小于5Ω
(E)滑动变阻器
(F)导线和开关
①甲同学利用该电路完成实验时,由于某根导线发生断路故障,因此只记录了一个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试利用表格中的数据作出U-I图,由图象可知,该同学测得两节干电池总的电动势值为
②乙同学在找出断路的导线并调换好的导线后,连接好原电路继续实验,实验时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V1、V2、A的读数,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记录了U1、U2、I的一系列值.他在同一坐标纸上分别作出U1-I、U2-I图线,则所做的直线斜率较大的图线是
(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BC
BC
(填选项前的字母)A.甲纸带加速度最大 B.乙纸带加速度最大
C.丁纸带平均速度最小 D.丙纸带平均速度最大
(2)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提供的器材为:
(A)干电池两节,每节电池的电动势约为1.5V,内阻未知
(B)直流电压表V1、V2,内阻很大
(C)直流电流表A,内阻可忽略不计
(D)定值电阻R0,阻值未知,但不小于5Ω
(E)滑动变阻器
(F)导线和开关
①甲同学利用该电路完成实验时,由于某根导线发生断路故障,因此只记录了一个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如下表所示:
U/V | 2.62 | 2.48 | 2.34 | 2.20 | 2.06 | 1.92 |
I/A | 0.08 | 0.12 | 0.19 | 0.20 | 0.24 | 0.28 |
2.9
2.9
V,内阻为3.5
3.5
Ω (均保留2位有效数字).由计算得到的数据可以判断能够正确示数的电压表应为表V1
V1
(选填“V1”或“V2”)②乙同学在找出断路的导线并调换好的导线后,连接好原电路继续实验,实验时用U1、U2、I分别表示电表V1、V2、A的读数,并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不同位置,记录了U1、U2、I的一系列值.他在同一坐标纸上分别作出U1-I、U2-I图线,则所做的直线斜率较大的图线是
U2-I
U2-I
(填U1-I或U2-I).定值电阻R0的计算表达式是R0=U1-U2 |
I |
U1-U2 |
I |
(1)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他在弹簧下端挂上钩码,并逐个增加钩码,同时用毫米刻度尺分别测出加挂不同钩码时弹簧的长度l.他测出的弹簧的弹力F(F的大小等于所挂钩码受到的重力)与弹簧的长度l的各组数据,并逐点标注在如图(乙)所示的坐标纸上.由此可以得到该弹簧的原长L0= ;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N/m.
(2)有一根长陶瓷管,其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和N,如图(1)所示.用多用表电阻档测得MN间的电阻膜的电阻约为1kΩ,陶瓷管的直径远大于电阻膜的厚度.
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该电阻膜厚度d的实验.
A.米尺(最小分度为mm);
B.游标卡尺(游标为20分度);
C.电流表A1(量程0~5mA,内阻约10Ω);
D.电流表A2 (量程0~100mA,内阻约0.6Ω);
E.电压表V1 (量程5V,内阻约5kΩ);
F.电压表V2 (量程15V,内阻约15kΩ);
G.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1.5A);
H.滑动变阻器R2 (阻值范围0~1.5KΩ,额定电流1A);
I.电源E (电动势6V,内阻可不计);
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电阻膜的长度为l=10.00cm,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该陶瓷管的外径,其示数如图(2)所示,该陶瓷管的外径D= cm
②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膜的电阻,且调节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电压表 ,滑动变阻器 .(填写器材前面的字母代号)
③在方框内画出测量电阻膜的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
④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计算电阻膜厚度d的数学表达式为:d= (用所测得的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有一根长陶瓷管,其表面均匀地镀有一层很薄的电阻膜,管的两端有导电箍M和N,如图(1)所示.用多用表电阻档测得MN间的电阻膜的电阻约为1kΩ,陶瓷管的直径远大于电阻膜的厚度.
某同学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了一个测量该电阻膜厚度d的实验.
A.米尺(最小分度为mm);
B.游标卡尺(游标为20分度);
C.电流表A1(量程0~5mA,内阻约10Ω);
D.电流表A2 (量程0~100mA,内阻约0.6Ω);
E.电压表V1 (量程5V,内阻约5kΩ);
F.电压表V2 (量程15V,内阻约15kΩ);
G.滑动变阻器R1 (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1.5A);
H.滑动变阻器R2 (阻值范围0~1.5KΩ,额定电流1A);
I.电源E (电动势6V,内阻可不计);
J.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①他用毫米刻度尺测出电阻膜的长度为l=10.00cm,用20分度游标卡尺测量该陶瓷管的外径,其示数如图(2)所示,该陶瓷管的外径D=
②为了比较准确地测量电阻膜的电阻,且调节方便,实验中应选用电流表
③在方框内画出测量电阻膜的电阻R的实验电路图.
④若电压表的读数为U,电流表的读数为I,镀膜材料的电阻率为ρ,计算电阻膜厚度d的数学表达式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