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221101[举报]
第I卷:
1、D 2、A 3、A 4、D 5、D
6、D 7、A 8、C 9、D 10、A 11、C 12、D 13、B
14、AB 15、B 16、D 17、BC 18、BC 19、BCD 20、D 21、A
第II卷:
22. (18分)
(1) 14.25 (3分) 2.0 (3分)
(2) Ⅰ.
(3分)
Ⅱ. ①
(3分)
② (3分)
③ 1.22×10―5――1.30×10―5 (3分)
23.(15分)
解:受试者由起点终点线向折返线运动的过程中有
加速阶段:=1s (2分)
=
减速阶段: (2分)
(1分)
匀速阶段:=1.75s (2分)
由折返线向起点终点线运动的过程中有
加速阶段:=1s (1分)
=
匀速阶段: (2分)
受试者“
24.(17分)
解:(1) 经电压U1加速后粒子射入磁场刚好不能从PQ边界射出磁场,表明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迹与PQ边界相切,可确定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O的位置,通过作粒子运动的轨迹图可知,半径R1与L的关系有:L=Rl+ Rlcosθ, (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分)
解出 (2分)
经电压U2加速后的粒子刚好垂直PQ射出磁场,可确定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在边界线PQ上,如图(甲)所示,则半径R与磁场宽L间有
(2分)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2分)
解出 (2分)
由于,; (2分)
(3分)
25.(22分)(1)球1与球2、球2与球3碰撞后速度互换,故球3以球1碰球2前瞬间的速度开始上升到H高出,然后摆回来与球2碰撞,球2再与球1碰撞,使球1上升到H高出。此后,系统做周期性运动,则 (2分)
(2分)
由此可知系统的运动周期为 (2分)
(2)由题意知三球碰撞后的动量均相同,设为p,则 (2分)
球2在与球3碰撞前具有动量2p,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对于球2与球3碰撞的情况应有
(2分)
得 m2 : m3 = 3 : 1 (2分)
球1与球2碰前的动量为3p,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分)
得 m1 : m2 = 2 : 1 (2分)
从而可得得m1 : m2 : m3 = 6 : 3 : 1 (2分)
三球碰后动量相等,由得
: := : : (2分)
解得 : : = 1:2:6 (2分)
26.(15分)
(1) Na:
(或其它正确反应)(6分,每空2分)
(2); (6分,每空3分)
(3) (3分)
27. (14分)
(1)3种(2分) (2)离子晶体(2分) CH4电子式略(2分) (3)铝(2分)
28.(共15分)步骤一: Cu2++2e = Cu (2分);变小(2分)
步骤二:(1)3Ag + 4H+ + NO3― = 3Ag+ + NO ↑+ 2H2O(3分)
浓盐酸含有大量氯离子,Au3+ 离子与氯离子形成稳定的AuCl4―离子,使反应2平衡向右移动,则金溶于王水中。(2分)
(2)0.5 (3分) 0.1(3分)
29.(共16分)⑴A: (2分)
K: (2分) 醛基(1分)
⑵c、i (2分)
⑶C6H5OH+3Br2――→3HBr+↓(3分)
2HOCH2COOH2H2O+(3分)
⑷2CH4O(l)+3O2(g)=2CO2(g)+4H2O(l);△H=―64akJ/mol(3分)
30.(28分)
I (16分)
【实验步骤】(每空1分)
(2)如下表
试管号
试剂(ml)
1
2
3
4
蒸馏水
1.5
pH7.5的缓冲液
0.2
纤维素悬浮液
0.3
微生物A提取液
微生物B提取液
0.1
微生物C提取液
总体积
(4)斐林试剂(或班氏试剂) 加热(加热至沸腾)
【分析讨论】(每空2分)
(1)4 (2)砖红色 (3)不同酶的氨基酸序列不同(不同酶的空间结构不同) (4)微生物B (5)纤维素可用作制取酒精的原料;用纤维素代替化石燃料(言之有理即给分)
30.II(12分)
(l)DNA上控制合成第228位氨基酸的碱基T突变成碱基C (2分)
(2)利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苋菜抗“莠去净”品系形成的原因:是因为基因突变产生“莠去净”抗性基因(2分),“莠去净”对抗药性变异个体进行自然选择(2分),使种群中抗药性基因的频率定向增加(2分)
(3)否(1分);孟德尔遗传定律揭示的是有性生殖过程中细胞核基因的遗传规律,而苋菜抗“莠去净”的pbsA基因位于细胞质中(叶绿体中)(1分)。
(4)通过杂交将抗除草剂基因重组到其它植物,使抗除草剂植物增加;除草剂植物对除草剂有抗性,会导致除草剂使用量增加,造成环境污染;除草剂植物处于竞争优势,可能会导致蔓延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等。(任一合理例子,都可得分,2分)
31.(14分)
(1)(每空2分) 无纹和条纹 黄色和绿色 无纹、绿色
(2)P (绿色条纹)Aabb × aaBB(黄色无纹) (4分)
配子 Ab ab aB
F1 AaBb(绿色无纹) AaBb(黄色无纹)
(3)(每空2分) AABb、 AABB、AAbb ( 少写、错写不得分) 1/4
某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
a.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b.按下表内要求进行操作;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蒸馏水 |
2 |
3 |
2 |
A______ |
pH=8缓冲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
|
乙生物提取液 |
|
0.3 |
|
|
丙生物提取液 |
|
|
0.3 |
|
总体积 |
3.8 |
3.8 |
3.8 |
B |
c.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d.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e.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注:“+”显色,“++”显色更深;“-”不显色)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颜色深浅程 |
++ |
- |
+ |
C______ |
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A的数值为________,C的颜色深浅程度____(用“+”或“-”表示)。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3)除了用碘液检验淀粉的剩余量来判断实验结果外,还可以用____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深的试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上述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不同来源的淀粉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造成实验中三种酶活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同学们还做了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关系的实验。右上坐标中已根据实验结果画出3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请你在坐标中画出2号试管中酶活性的曲线_______________。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8分)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
【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按下表要求完成操作(表中各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蒸馏水 |
2 |
2 |
2 |
A |
pH=8缓冲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
|
乙生物提取液 |
|
0.3 |
|
|
丙生物提取液 |
|
|
0.3 |
|
总体积 |
3.8 |
3.8 |
3.8 |
B |
(2)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0min。
(3)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4)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C |
回答相关问题:(1)填写表中的数值:A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以及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
(3)本实验还可以用 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 。
(4)C的颜色变化深浅程度应为 (用“+”或“-”的数量表示)。
(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种酶的活性大小的关系为 。三种酶的活性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为获取高性能碱性淀粉酶,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科研人员的帮助下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甲、乙、丙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淀粉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科研人员提供的三种微生物淀粉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浓度相同)等
【实验步骤】(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按下表要求完成操作(表中各溶液的体积单位为mL)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蒸馏水 |
2 |
2 |
2 |
A |
pH=8缓冲液 |
0.5 |
0.5 |
0.5 |
0.5 |
淀粉溶液 |
1 |
1 |
1 |
1 |
甲生物提取液 |
0.3 |
|
|
|
乙生物提取液 |
|
0.3 |
|
|
丙生物提取液 |
|
|
0.3 |
|
总体积 |
3.8 |
3.8 |
3.8 |
B |
(2)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0min。
(3)在上述四支试管冷却后滴入碘液。
(4)观察比较四支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表示颜色变化的深浅,“-”表示不变色)
|
试管1 |
试管2 |
试管3 |
试管4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C |
回答相关问题:
(1)填写表中的数值:A
(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无关变量有 以及淀粉溶液的量和浓度等。
(3)本实验还可以用 试剂来检测生成物的量。若用该试剂检验,颜色变化最大的试管是 。
(4)C的颜色变化深浅程度应为 (用“+”或“-”的数量表示)。
(5)根据实验结果可知,三种酶的活性大小的关系为 。三种酶的活性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试管号 | 1 | 2 | 3 | 4 |
蒸馏水 | 1.4 | 1.4 | 1.4 | |
pH7.5的缓冲液 | | 0.2 | 0.2 | 0.2 |
纤维素悬浮液 | 0.3 | 0.3 | | 0.3 |
微生物A提取液 | 0.1 | | | |
微生物B提取液 | | | | |
微生物C提取液 | | | 0.1 | |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试管号 | 1 | 2 | 3 |
添加提取液 | 微生物A提取物 | 微生物B提取物 | 微生物C提取物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 ,因变量的呈现方法是 。
(2)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写出最有可能的两点) , 。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请写出解决措施。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利用纤维素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是高性能纤维素酶的获取。请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比较三种微生物所产生的纤维素酶的活性。
实验材料:三种微生物(A~C)培养物的纤维素酶提取液,提取液中酶蛋白浓度相同。
斐林试剂甲液、斐林试剂乙液
实验步骤:
(1)取四支试管,分别编号。
(2)在下表各列的一个适当位置,填写相应试剂的体积量,并按表内要求完成相关操作。
试管号 |
1 |
2 |
3 |
4 |
蒸馏水 |
1.4 |
1.4 |
1.4 |
|
pH7.5的缓冲液 |
|
0.2 |
0.2 |
0.2 |
纤维素悬浮液 |
0.3 |
0.3 |
|
0.3 |
微生物A提取液 |
0.1 |
|
|
|
微生物B提取液 |
|
|
|
|
微生物C提取液 |
|
|
0.1 |
|
(3)将上述四支试管放入37℃的水浴,保温1小时。
(4)在上述四支试管中
(5)观察比较实验组的三支试管与对照组试管的颜色及其深浅。
实验结果:
试管号 |
1 |
2 |
3 |
添加提取液 |
微生物A提取物 |
微生物B提取物 |
微生物C提取物 |
颜色深浅程度 |
+ |
+++ |
++ |
分析讨论:
(1)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因变量 ,因变量的呈现方法是 。
(2)上述结果表明: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虽然酶蛋白浓度相同,但活性不同。若不考虑酶的最适pH和最适温度的差异,其可能原因是(写出最有可能的两点) , 。
(3)经同学们的分析及对实验个别步骤作出的恰当修改,重新实验,大家都获得了与预期相符合的实验结果。最后,老师又提出一个新问题:“假如该实验时间过长,空气中的CO2溶入样本中的量足以被检测剂检测出,为了提高实验的科学性,排除干扰因素带来的实验误差,你如何解决?”请写出解决措施。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