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化学复习课上,老师将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
溶液中,我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和
是否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1)我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来验证,如下图所示,实验现象为: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甲 乙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35 。
小余同学提出了质疑,他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与
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 36 。
(2)小余同学认为可利用与上述实验不同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方案,我来帮他完成:
|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1 |
![]() |
37 |
![]() ![]() |
方案2 |
38 |
39 |
40 |
写出方案2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41 、 42 。
39. 我到外婆家去作客,见外公购回了一袋碳铵(化学式是)化肥,印在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如下图所示,对此,我有许多问题要探究:
我探究的问题 |
我的解答 |
这包化肥至少含多少千克氮元素? |
31 |
32 |
33 |
我还想深入探究的问题是 34 。
37. 酸、碱、盐溶解性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表列出了“部分酸、碱、盐在20℃时的溶解性”。我能利用此表完成以下任务:
|
![]() |
![]() |
![]() |
![]() |
![]() |
![]() |
� |
溶、挥 |
溶、挥 |
溶、挥 |
溶 |
![]() |
溶 |
溶 |
溶 |
溶 |
溶 |
![]() |
微 |
溶 |
溶 |
不 |
微 |
![]() |
溶 |
溶 |
溶 |
不 |
不 |
![]() |
不 |
溶 |
溶 |
不 |
溶 |
(1)查:的溶解性 21 。
(2)写化学式:一种酸 22 ;一种不溶于水的盐 23 。
(3)判断:氯化钠溶液与硝酸钙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及其理由是 24 。
(4)写化学方程式:铁或铝与表中的一种盐反应 25 。
35. 今天又是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①此气体是什么物质?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猜想 |
实验步骤 |
现象及结论 |
此气体可能是 12 |
13 |
14 |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15 。
②我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 16 (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17 。
③如用下图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由 18 端(填“a”或“b”)导入。
(2)我猜想此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可以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