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2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2)骈死于槽枥之间( )
(3)安求其能千里也( ) (4)其真无马邪( )
24、指出下列词的不同用法。(3分)

25、用“/”标出下列句子的停顿。(2分)
食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26、能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2分)
27、作者用“伯乐”和“千里马”分别喻指现实生活中的哪些人?(2分)
作 文(50分)
有一首诗写道:有朝一日,我们会在密密的树林里,在黄叶底下,拾起自己的脚印,如同当年捡拾野果;街市华灯明灭,长桥人头攒动,我们在密密的人流中寻觅,只为捡拾曾经留下的脚印,一如当年捡起挤掉的鞋子。
是的,人生处处都会留下脚印。桥上路上,街头巷尾……脚印是不会磨灭的。即使桥已塌了,路已改了,巷已变了……但是只要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想象的翅膀,脚印就会一个个浮现出来。
请以“脚印”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体裁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