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26.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律文献有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5.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合作方针,主要目的是
A.建立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 D.进一步明确中共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
24.1965年,中央人民政府正式设立西藏自治区。这一举措的重大意义有
①开创了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先例 ②实现了藏族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③促进了藏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④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3.我国人口特少的33个少数民族,如基诺,珞巴等,在全国人大都有1个代表名额,这突出表明
A.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当家作主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 D.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
22.村民选举是我国农村自治的基础环节。近年来,每次村委会换届的参选率都在90%以上,一大批素质好、能力强、作风正的人走上了村委会的领导岗位,选举还培养了农民参与民主和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这一事实表明村民选举
A.开辟了直接选拔政府管理人员的有效途径 B.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
C.使农民拥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D.使农民有能力直接行使国家权力
21.新时期我国确立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①共同管理、团结一致②民主选举、民主决策③民主管理、民主监督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新时期我国在民主政治建设上不断完善与创新,其中创新性重大举措的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B.逐步建立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C.坚持和加强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健全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2007年3月8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后,3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至此,经过七次审议的《物权法》最终尘埃落定。这充分说明了
A.私有制在我国已占据主导地位 B.经济立法的加强反映了新时期全国人民的愿望
C.我国的立法权归属国家主席 D.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已经完成
18.南方网记载, 1978年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讲到:“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 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这主要反映了
A.一些领导干部专制作风严重 B.有法不依的现象十分严重
C.亟待增强民众的法制观念 D.亟待建设并完善法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