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本专题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结合时政热点,把握国际关系中的中、美、苏(俄)大三角关系,结合时事常识,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着重把握中国政府在不同历史时期,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及本身综合国力的发展变化,所作出的几次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所取得的外交成就。同时还必须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把握好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交思想,以及他们的外交政策和实践。
[专题表解]

[ 内容概要
]
( l )从新中国成立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时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与旧中国屈辱外交本质上的不同,也是中国政府始终坚持的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五十多年来,也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50 年代中期,新中国逐渐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了两个重要的国际会议:一是 1954 年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二是 1955 年 4 月参加有共同遭遇的亚非 29 个国家与会的万隆会议,通过两次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钩的国际声誉。的背
70 年代,在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
外交打开了新局面。世界局势的变化,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苏争霸出现苏攻美守的态势;二是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有力竞争对手;三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我国打开了外交新局面表现在三方面:一是 1971 年 10 月联合国 26 届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二是 19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趋于正常化,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三是
1972 年 9 月日本与中国签订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中日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睦邻友好的新篇章。 ( 3 )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时期。这一时期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成为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对霸权主义,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奉行不结盟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继续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继续加强睦邻友好政策,同周边国家交流合作推向新水平;二是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积极采取一系列促进裁军的行动,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努力;三是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欧洲联盟、上海合作组织等。
[ 典型例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