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年) |
||
慕尼黑阴谋 |
内容 |
1938年9月,英法等国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慕尼黑阴谋”。 |
影响 |
标志着英法等西方大国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刺激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同时,又加快了二战的爆发。 |
|
二战的爆发 与扩大 |
全面爆发 |
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标志着二战的全面爆发 |
交战双方 |
轴心国(德国、意大利、日本)与反法西斯联盟(美国、英国、苏联、中国等) |
|
规模扩大 |
1941年6月,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 |
|
规模最大 |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标志着二战扩大到全世界规模 |
|
反法西斯战争 的胜利 |
斯大林格勒战役 |
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
诺曼底登陆 |
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灭亡的进程。 |
|
攻克柏林 |
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 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欧洲战场结束。 |
|
日本投降 |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二战结束 |
二战中的重要国际会议 |
|||||
|
时间 |
地点 |
参加国家 |
内容 |
意义(作用) |
华盛顿会议 |
1942年 1月 |
美国的 华盛顿 |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代表 |
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 |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为彻底战胜法西斯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雅尔塔会议 |
1945年 2月 |
苏联的 雅尔塔 |
罗斯福(美) 丘吉尔(英) 斯大林(苏) |
打败德国之后,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取代国联,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
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