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2,回答3~4题。
3.冬至日,若甲地比乙地的白昼短98分钟,则地方时甲
地比乙地 ( )
A.日落早98分钟 B.日出晚69分钟
C.日出晚29分钟 D.日落早49分钟
4.夏至日,关于太阳方位和日影的叙述,正确的
是 ( )
A.甲地太阳高度最高时,乙地的太阳在西南方向
B.乙地太阳高度最高时,甲地的日影朝东北
C.甲乙两地正午时,太阳都在当地正南方向
D.乙地上午的日影朝西南
图3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类地质作用。
甲乙两点纬度值相同。据此回答1-2题。
1.此图所示日期可能是 ( )
A.7月上旬 B.l月上旬
C.12月上旬 D.6月下旬
2.①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 )
A.0° B.20°
C.40° D.30°
图l中,弧线①-N-②为某经线圈中的一段,其中N为北极点,阴影为晨昏圈平面,
27.下图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省P县(图中面积最大者)城镇和水系分布示意图。P县境内最高海拔为1050米,最低海拔为24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20分)
(1) 描述P县的自然环境特征。(4分)
(2) 该区域城市的分布有何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3) P县的南部比北部地区经济发达,从图中哪些信息可以判断?(4分)
(4) 在遏止全球变暖世界浪潮中,“低碳经济”和“碳交易”悄然兴起。P县在这一新形势下可以发展什么能源?请说明理由。(6分)
泉州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某区域地形、水系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不同地点刚得的径流变化曲线图和E点以上流域的降水量变化曲线图
(1) E河段的汛期在 季,补给方式主要为 。(4分)
(2) 若需将本流域和另一水系的M河用运河相连,请设计一条最佳的线路,并在图中用运河符号(图例中已给出)标出。(2分)
(3) 结合材料一、二,分析G河段河流开发利用方向及其条件。(8分)
(4) E河段地区粮食生产发展得比G河段地区更好,分析其自然原因。(4分)
读下图完成23--24题。
23.若GH为赤道,EF为晨昏线。地球公转的某一过程中,θ角不断变化,则( )
A.地球公转速度渐快
B.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变小
C.北极地区的极昼或极夜范围渐大
D.全球趋于昼夜平分
24.若OE, OQ分别为日界线,θ按顺时针方向增大,则( )
A.图示半球逆时针自转 B.OQ地方时为0时
C.太阳直射OF经线 D.0点附近极昼范围扩大
下表为中国径流带主要特征值,据此回答21--22题。
注:径流系数是一定汇水面积内,地面径流量(毫米)与降雨量(毫米)的比值
21.表中A,D径流带所在地区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流水利用风力作用 B.风力作用流水作用
C.冰川作用风力作用 D.风力作用海浪作用
22.与表中B,C径流带对应的自然植被分别是( )
A.荒漠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 针叶林
C.温带草原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读某地地貌景观图及其对应的地质构造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图中M、N、O、P、Q五地的地质构造类型依次是( )
A.背斜、向斜、背斜、向斜、断层 B.背斜、向斜、背斜、向斜、背斜
C.背斜、向斜、向斜、背斜、断层 D.向斜、背斜、向斜、背斜、向斜
20.图中P处地貌的主要成因是( )
A.断裂下陷 B.向斜成谷
C.外力堆积作用形成 D.岩石抗侵蚀力弱,受外力侵蚀成谷
下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f线为等高线。读图回答17--18题。
1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
A. a<b<c B. d>e
C. 若e为0℃,则河流出现凌汛 D. 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18.若天气系统向东南移动,A地即将迎来的天气变化可能为( )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