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A.东经70º B.东经90º C.西经70º D.西经110º
1.某日某时,地球朝向太阳一侧的所有地区,短波通讯几乎全部中断。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B.臭氧层破坏引起地面紫外辐射增强
C.火山爆发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 D.太阳活动引起地球大气电离层扰动
读图1(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2-3题:
42.
(1)差异:甲地以热带沙漠(荒漠)景观为主(1分); 乙地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为主(1分)。
原因:甲地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带(信风带)控制,炎热干旱(2分),形成热带荒漠景观; 乙地受季风(冬、夏季风交替)控制,温暖湿润(2分),形成常绿阔叶林景观。
(2)甲地:光热充足(1分), 昼夜温差大(1分)。 乙地:降水丰富(1分), 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1分)。
(3)地中海2分)直布罗陀海峡(2分) 大西洋(2分) 巴拿马运河(2分) 太平洋(2分)
41.(1)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高,东南低)(2分)地形:西北部以山地丘陵为主(阿巴拉契亚山脉),起伏较和缓(2分)东南部以平原为主(大西洋沿岸平原),地势低平,面积较大(2分)
(2) 气候湿润,年降水量大(2分)夏季多飓风和风暴潮,带来大量降水和海水(2分)沿海地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2分)河网密布,水流缓慢,经常溢洪(2分)
(3) 气候条件:该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热量充足,无霜期长(2分)春夏降水多,利于棉花生长,秋季降水少,适宜棉花成熟和采摘(2分)衰落原因:年降水量大,水土流失严重,开发历史悠久(不合理开垦),土壤肥力下降。(2分)
42.读下面两区域图,回答问题。(20分)
(1)指出甲、乙两图所示地区主要自然景观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2)简要回答甲、乙两图所示地区发展种植业气候条件的优势。
(3)一艘海轮从甲图中A港口出发,走最近的海上航线到美国的旧金山,写出沿途经过的主要海域、海峡和运河。
一轮检测二答案
1-10:DDDAD DCDDD
11-20:BCACC BAABC
21-30:CACCD BCCDC
31-40:CDDCD CDBBA
40.M日期,该纬度各地日出时物影的朝向为 ( )
A.西南 B.东南 C.西北 D.东北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9.N-M区间 ( )
A.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正向北移动 B.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C.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正向南移动 D.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短
38.该地的纬度是 ( )
A.3°26′N B.10°N
C.13°26′N D.23°26′N
37.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将工厂转移到乙地区的最重要原因是乙地区
A.矿产资源丰富 B.资金雄厚
C.科技水平高 D.劳动力丰富
读北半球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示意图,回答38-40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