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下列四幅图中,能基本反映余姚冬至日太阳周日视运动的是
图甲中的大圆表示晨昏圈,P点是纬线圈与晨昏圈的切点,Q(0°,90°E)地方时是12点。读后回答22-24题。
22.此时,以下地点位于昼半球的是
A.45oN,90oW B.45oS,160oW C.80oS,120oE D.0o,160oE
变化情况,则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
C.0o D.8oN
24.若此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大约至
少需要多少天,P点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大值
A.约半年 B.约三个月 C.约一个半月 D.约半个月
右图斜线部分表示7月7日,非斜线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传方向,据此回答19-21题。
19.此时A点的区时是( )
A.7月8日12 时 B.7月7日24时 C.7月8日6时 D.7月8日16时
20.两条日界线分别是( )
A.180°,0° B. 180°,90°W C. 180°,0° D. 180°,90°E
21.有关A、B、C三点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点在B点的东北方向上
B. B点在C点的东南方向上
C. A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上
D. C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上
图示为某地区昼夜状况图,图中BC为晨昏线,∠ABC等于23°26′,回答16-18题:
16.在图示状况下,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能是
A.23°26′S 60°W B.23°26′N 150°E
C.23°26′S 90°W D.23°26′N 120°W
17.当∠ABC由最小值增大至图示状况时
A.地球公转速度达最大值
B.太阳直射点由南回归线向赤道方向移动
C.昼半球的范围逐渐扩大
D.极圈内的极昼、极夜范围逐渐扩大
18.当图示状况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20:00 B.22:00 C.次日4:00 D.次日2:00
右图为某区域年日照时数等值线图,该图完成13-15题。
13.影响甲、乙日照时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正午太阳高度差异
B.地形差异
C.大气环流的差异
D.白昼时间的差异
14.关于丙地自然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盆地地形,气候干燥
B.纬度低,降水多
C.纬度低,气温高
D.海拔高,多晴朗天气
15.关于甲、乙两地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因日照强,而种植业发达
B.乙地日照弱,不宜发展林业
C.甲、乙两地种植业均不发达
D.乙地草场面积广阔,畜牧业发达
读西半球部分图,AB为晨昏线的一部分,C地的昼长为8小时。完成10-12题。
10.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坐标为
A.0°,23°26′S B.20°W,23°26′S
C.160°E,23°26′S D.160E°,23°26′N
11.此刻国际标准时间为
A.0时 B.12时 C.1时20分 D.10时40分
12.此季节
A.是穿越南极大陆最好的季节 B.华北平原盐碱地淋盐
C.巴西高原草木一片枯黄 D.美国“硅谷”适逢旱季
右下图中AB为晨昏线,D地所在经线两侧日期不同,C地为晨昏线与某经线的交点,且C地该日夜长为9小时20分。读图后完成8-9小题
8.此时北京时间为:
A.2:00 B.0:00 C.14:00 D.22:00
9.下列地理现象中发生在此时间的有
①中国北极黄河站出现极昼现象
②寒潮、台风在我国频繁肆虐
③洞庭湖正值枯水期
④咸海水位达一年中最高
⑤悉尼居民早晨上班时看到日出东北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⑤ D、 ③④⑤
下图中,沿甲图E-F、M-N所作的地形剖面分别为乙图和丙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地的地形是( )
A.山峰 B.山脊 C.山谷 D.鞍部
6.①地与②地相比较( )
A.海拔高、坡度小 B.海拔高、坡度大 C.海 拔低、坡度大 D.海拔低、坡度小
7.在一次较大的降水过程中,降落在④地的雨水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
A.东北向西南 B.东南向西北
C.西南向东北 D.西北向东南
4.判断下图中坡度最陡的是( )
图1是一幅经纬网地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数码代表的四地中,位于西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①地位于④地的( )
A.东南方 B.西北方 C.东北方 D.西南方
3.某人从②地出发,先向正南方向,后向正东方向至③地,其路程约为( )
A.6600km B.5000km C.3330km D.420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