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7分)下表为湖南省南部某山区县1961-2001年有关情况的统计资料,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
1961年 |
2001年 |
耕地面积(k㎡) |
400 |
521 |
森林覆盖率(%) |
36.79 |
20.46 |
气温年较差(℃) |
24.1 |
27.6 |
年降水量(mm) |
1
369 |
1
087 |
雨季地表径流量(亿![]() |
7.1 |
8.2 |
水土流失面积(k ![]() |
31 |
68 |
粮食总产量(万吨) |
9.6 |
11.9 |
人口(万) |
21.5 |
40.1 |
(1)40年来,该县耕地、森林覆盖率的变化为_____________,造成当地农民不断开荒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0年来,该县降水量减少20%,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虽然降水量减少,但雨季地表径流量反而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40年来,该地水土流失面积扩大2倍多,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当地的人地关系状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改善当地人地关系的基本策略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降水量减少但雨季径流反而增加,这从反面体现了植被在涵养水源方面的重要作用。
答案 (1)耕地扩大、森林减少 人口增长过快
(2)森林被大量砍伐,蒸腾作用减弱 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下渗量减少
(3)毁林开荒,农村生活能源缺乏 矛盾突出(日趋紧张)
(4)控制人口增长 大力发展林业等多种经营
26.(11分)读下列气候统计资料,回答问题。
月份 项目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风力≥8级的日数 |
1.5 |
1.9 |
3.7 |
5.6 |
3.6 |
1.0 |
0.6 |
0.3 |
0.4 |
0.8 |
1.4 |
0.6 |
平均气温(℃) |
-3.2 |
-0.7 |
6.4 |
13.7 |
21.2 |
26.0 |
27.3 |
26.3 |
20.6 |
14.4 |
6.3 |
-0.7 |
降水量(mm) |
3.3 |
7.3 |
9.1 |
43.2 |
33.3 |
54.5 |
247.3 |
166.8 |
48.9 |
26.2 |
26.0 |
3.5 |
(1)平均大风日数在3天以上的月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月。
(2)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_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______________月。
(3)平均降水量在150毫米以上的月份为___________月和___________月。
(4)据资料分析可知,该地气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5)该地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
(6)该地常发生的气象灾害有哪些?
解析 第(1)(2)(3)题从资料中可直接读出。总结概括前三题可得出总的气候特征。根据1、2、12月平均气温低于0 ℃,7、8月高温且降水量最大,可推知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1)3 4 5
(2)7 1
(3)7 8
(4)春旱多风沙 气温年较差大 降水集中且变率大
(5)温带季风气候
(6)春旱、多风沙、夏季易洪涝。
据中央电视台记者报道,浙江省某乡历时5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下表所示。据表回答24-25题。
5年前概况 |
5年后概况 |
丘陵为主,土壤贫瘠 |
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 |
粮食种植为主 |
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
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 |
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如茵 |
文化生活贫乏 |
“渔村一日”的旅游项目十分火暴外 |
出打工者众多 |
七家乡镇企业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 |
人均收入不足1 500元 |
人均收入超过20 000元 |
24.形成本乡变化的原因是()
①自然条件的改变②进行了产业结构调整③劳动力素质的提高④综合治理了环境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解析 据表分析,该乡的变化主要是由于修建大坝,引水入乡,并恢复植被,从而对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治理。并根据当地条件调整了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以种植业为主调整为以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
答案 C
25 促使本乡发展淡水养殖产品加工工业布局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优越的气候和地表水条件
B.多山的地形
C.周边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市场广阔
D.充足的原料
解析 淡水养殖产品加工工业布局的两个主要区位因素:一是自然条件地表水资源丰富,利于养殖,是工厂的原料来源;二是社会经济条件中的经济发达、市场广阔、消费量大。
答案 A
第Ⅱ卷(综合题共5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