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0分)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地带 |
国内生产总值(%) |
人口总量(%) |
人均GDP(元) |
东部 |
59 |
41.1 |
10.089 |
中部 |
27 |
35.7 |
5.407 |
西部 |
13 |
23.2 |
4.217 |
(1)三个经济地带在许多方面都有差别,其中比较突出的两个方面是_______和_______。
(2)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西部经济地带未来产业结构的变化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从五个方面写出三个经济地带最显著的经济特征。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我国经济的地区差异,前两个小题通过图表可读出答案,关键是对图表的正确分析,最大限度挖掘其潜在信息。第(3)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总结,不难得出答案。
答案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速度
(2)有所扩大第一产业比重减小,第二、三产业比重增大
(3)东部地带:①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对外贸易发达;②技术水平高;③农业发达;④交通发达;⑤能源、原材料不足。
中部地带:①能源丰富;②矿产资源丰富;③牧业发达;④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⑤内河航运发达。
西部地带:①水力资源丰富;②能源、矿产资源丰富;③旅游资源丰富;④工业基础薄弱;⑤农业基础比较薄弱。
26.(15分)读下列图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城市代号 |
1月平均气温 (℃) |
7月平均气温 (℃) |
年降水量 (mm) |
① |
-4.0 |
4.6 |
500 |
② |
-4.7 |
26 |
641 |
③ |
3.3 |
27.9 |
1 220 |
④ |
-12 |
20 |
81 |
(1)图中A、B所在的区域同属____________区,C为_________区,D为___________区。
(2)C、D区的交界线上有__________山脉、_______山和____________山。
(3)A、B间以_________为界,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4)A与C相邻处的温度带为__________带,B与C相邻处的干湿地区属________地区。
(5)表中数据分别为我国四大地区四城市的气候资料,其与图的对应关系是:A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____。
(6)C区与其他地区比较,夏季气温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这种气候特征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读图、表的能力。首先在读图的基础上,明确三大自然区的界线及东部季风区内的另一界线秦岭-淮河,第(1)(2)(3)题不难作答。A与C相邻处的温度带即秦岭以北的暖温带。再分析一下气候资料:夏季全国从南到北普遍高温,唯独①处气温仅达4 ℃,可推断①位于青藏高原;③城1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可推断它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即B区;根据年降水④处仅达81 mm可推断它位于干旱的D区。抓住特点,就容易判断。
答案 (1)东部季风青藏高寒西北干旱半干旱
(2)昆仑 阿尔金 祁连
(3)秦岭-淮河
(4)暖温 湿润
(5)② ③ ① ④
(6)低温 地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