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根据下列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读珠江三角洲城镇图及材料,并根据有关地理知识回答(1)-(3)小题。

    上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大增,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目前东莞的非农业人口已占70%。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台湾产业开始大规模向祖国大陆转移。东莞大量引进台资的电脑资讯产业,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促进了产业升级。原先的劳动密集产业向广东北部转移。

(1)读图1,分析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速度快的原因。(6分)

(2)读图2,分析广东北部成为珠江三角洲产业转移地的原因。(8分)

(3)珠江三角洲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由于能源、交通、工矿企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三废”排放量大,但处理量小,环境污染日益显露出来。简述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主要表现。(6分)

材料二  《唐国史补》载:“南海舶,外国船也,每岁至广州,至则本道奏报,郡邑为之喧阗”,唐政府在这里设置市舶使,“有蕃长为主,领市舶使籍其名物,纳舶脚(交费),禁珍异。蕃商有以欺诈入牢狱”。市舶所入,“上足以备府库之用,下足以赡江淮之求”。

(4)据材料二,唐朝在广州是怎样管理海外贸易的?(4分)

材料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下诏独留粤海关,那时候,“夷船必待风信,于五、六月间到粤,所载货物无几,大半均属番银”。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英国由广州港进出口货物的总值为3840万美元,上海为1110万美元;咸丰五年(1855年),广州降至650万美元,上海为2330万美元。

(5)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说明清朝前期对外贸易的基本状况。(6分)道光、咸丰年间,广州对外贸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2分)

材料四  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

(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两年间,党中央国务院对广东的发展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分)简要说明这些决策的作用。(2分)

材料五 由于历史、地理等诸多因素的长期制约,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很多人感觉到“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投入的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推动了民族地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7)简要分析发展民族地区教育的政治意义。(8分)

材料六 广西抓住泛珠三角合作等多区域合作的机遇,着力做好三件事:一是建设发达的现代交通,加快建设“一枢纽两大港三通道四辐射”的出海出边国际大通道体系,真正形成有效的区位优势。二是实施更加充分的开放合作,真正把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努力把广西建设成为中国与东盟的区域性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三是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之成为经济新高地和发展新一极。

(8)请分析广西经济发展举措的经济启示。(12分)

 0  233575  233583  233589  233593  233599  233601  233605  233611  233613  233619  233625  233629  233631  233635  233641  233643  233649  233653  233655  233659  233661  233665  233667  233669  233670  233671  233673  233674  233675  233677  233679  233683  233685  233689  233691  233695  233701  233703  233709  233713  233715  233719  233725  233731  233733  233739  233743  233745  233751  233755  233761  233769  44734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