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工业
(1)北方地区的工业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好,水陆交通便利
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②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③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
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2)南方地区的工业:
发展条件:农业基础好-关键词:鱼米之乡、商品粮基地、商品棉花产地、天府之国、桑蚕产区。
水陆交通便利-关键词:铁路网、内河航线、沿海港口
资源配置好-①矿产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极其丰富、③江南丘陵盛产毛竹、茶、油茶、油桐等多种用材林和经济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木材基地、海南、滇南盛产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能源矿产。
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
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3)我国主要工业基地(参照《全品》)
|
特点 |
发展条件 |
工业中心部门 |
发展方向 |
辽中南 |
重工业基地 |
工业基础雄厚;矿产资源丰富;便利的交通;能源、水源不足 |
鞍山、本溪钢铁,沈阳机械,大连造船、石油加工 |
适当限制耗能大当地又缺乏资源的工业 |
京津唐 |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能源充足但水源不足 |
北京、天津、唐山,主要部门有机械、冶金、化工纺织、食品、陶瓷 |
资源型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
沪宁杭 |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
历史悠久、基础雄厚;科技力量强;交通便利;农产品丰富;能源、矿产缺乏 |
上海、南京、无锡、杭州、苏州。主要部门有钢铁、化工、纺织、机械、造船、微电子、汽车、计算机 |
向高精尖方向发展,使结构轻型化 |
珠三角 |
以轻工业为主 |
交通便利;侨乡多;农产品丰富; |
中心城市有广州、深圳、珠海,主要部门有:家电、服装、食品、玩具等 |
出口为主的加工工业和制造业 |
3.外流区主要河流水文特征
地区 |
东北 |
秦-淮以北 |
秦-淮以南 |
河流 |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 |
辽河、海河、黄河 |
长江、珠江 |
流量 |
丰富 |
较小 |
丰富 |
水位变化 |
较小 |
大 |
小 |
汛期 |
汛期较短、季变较小 |
汛期较短、季变大 |
汛期长、季变小 |
含沙量 |
小 |
大 |
小 |
结冰期 |
长 |
较短 |
无 |
2.中国的气候
(1)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节 |
分布特点 |
形成原因 |
冬季1月 |
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
①我国跨纬度大,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因而北方获得热量少; ②北方靠近冬季风源地,加剧北方的寒冷 |
夏季7月 |
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西部等温线相对密集。
|
①太阳直射北半球 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 青藏高原等山地气温低,原因:地势高 |
(2)温度带(根据积温划分)
温度带 |
范围 |
作物熟制 |
热带 |
琼全部和台南部、雷州半岛、西双版纳 |
一年三熟,我国热带作物和热带经济林的重要产区 |
亚热带 |
秦淮一线以南大部分地区,青藏高原以东 |
一年两熟到三熟。我国水稻、油菜及亚热带水果 |
暖温带 |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 |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我国冬小麦、玉米、谷子及苹果、梨、葡萄等的主产区 |
中温带 |
吉全部和黑、辽、内蒙古大部,北疆 |
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甜菜、玉米、谷子、高粱 |
寒温带 |
黑、内蒙古的最北部 |
一年一熟。春小麦、马铃薯等 |
高原气候区 |
青海、西藏大部和四川西部 |
一年一熟。青稞等 |
(3)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基本特点 |
原因 |
||
空间分布规律 |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
我国东部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 |
|
时间变化 |
季节变化 |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 |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
年际变化 |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 |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
|
降水的南北差异 |
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
(4).干湿地区
干湿地区 |
干湿状况 |
主要分布地区 |
气候和植被 |
湿润区 |
>800mm |
东南大部、东北的东北部 |
气候湿润,森林 |
半湿润区 |
400-800mm |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 |
气候较湿润,草原和森林 |
半干旱区 |
200-400mm |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份 |
气候较干燥,主要为草原 |
干旱区 |
<200mm |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 |
气候干旱,主要为荒漠 |
(5)主要气象灾害
|
地区 |
季节 |
特点 |
防治措施 |
梅雨 |
江淮地区 |
春末夏初 |
阴雨连绵--降水多;出现“空梅”天气--干旱 |
降水多时--排水;出现“空梅”天气--引水灌溉 |
伏旱 |
长江中下游地区 |
7月 |
天气酷热少雨,抗旱任务艰巨 |
组织抗旱,若有台风雨形成可能缓解旱情 |
春旱 |
华北 |
3-5月 |
空气干燥,土壤缺水,河湖水位下降 |
引水灌溉 |
夏涝 |
华北、南方地区 |
6-8月 |
洪涝灾害 |
低洼地排水,疏浚河流,增加入海口 |
倒春寒 |
东部季风区 |
3-5月 |
春季出现强低温和雨雪天气 |
地膜覆盖等 |
(6)在地图上指出我国重要的气候分界线:
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②1月00C线(亚热带与温带)
③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④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与半干旱)⑤2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干旱与干旱)
1.中国的地形(结合中国地形图记忆)
(1)地形区界线:
山脉名称 |
两侧地形区名称 |
|
山脉名称 |
两侧地形区名称 |
|
西侧 |
东侧 |
南侧 |
北侧 |
||
大兴安岭 |
内蒙古高原 |
东北高原 |
天山 |
塔里木盆地 |
准噶尔盆地 |
太行山 |
黄土高原 |
华北平原 |
昆仑山 |
青藏高原 |
塔里木盆地 |
巫山 |
四川盆地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阴山 |
黄土高原 |
内蒙古高原 |
雪峰山 |
云贵高原 |
江南丘陵 |
秦岭 |
汉中谷地 |
黄土高原 |
横断山 |
青藏高原 |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
南岭 |
两广丘陵 |
江南丘陵 |
贺兰山 |
内蒙古高原 |
黄土高原 |
祁连山 |
柴达木盆地 |
河西走廊 |
(2)高原
名称 |
位置和省、区范围 |
主 要 特 征 |
青藏高原 |
位于西南部,介于昆仑山与喜马拉雅山之间 |
世界最高大高原,高寒、冰川广布雪山连绵 |
内蒙古高原 |
位于北部,大兴安岭以西,向西延伸到祁连山麓 |
我国第二大高原,最平坦 |
黄土高原 |
西起祁连山东端,东到太行山麓,北邻内蒙古高原,以长城为界,南到秦岭 |
世界黄土分布最广,流水侵蚀作用强烈,千沟万壑。 |
云贵高原 |
云南省东部、贵州省大部分 |
地势西高东低,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典型,地表崎岖 |
(3)盆地
名 称 |
位置与范围 |
主 要 特 征 |
塔里木盆地 |
昆仑山与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
我国面积最大盆地,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和最大内流河,封闭、干燥 |
准噶尔盆地 |
阿尔泰山、天山之间;新疆境内 |
第二大盆地,相对湿润,北部有一条外流河--额尔齐斯河 |
柴达木盆地 |
昆仑山、祁连山之间;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 |
我国地势最高内陆高原盆地,有“聚宝盆”之称,石油、有色金属矿、盐矿资源丰富。 |
四川盆地 |
东是巫山,西是横断山,北是大巴山,南是云贵高原; |
“紫色盆地”,最湿润的外流盆地,多低山丘陵,西有面积较大的成都平原 |
(4)平原
名 称 |
范围 |
主 要 特 征 |
东北平原 |
大小兴安岭、长白山之间,由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组成 |
我国面积最大、地势最高的平原,黑土深广,多沼泽低地。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华北平原 |
北是燕山,南到准河,西起太行山,东至渤海。 |
我国最完整的平原,由黄淮海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旱涝、盐碱、风沙等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巫山以东到海滨,沿江分布呈狭长形 |
我国最低平的平原,河湖密布,为著名水乡 |
(5)丘陵:(特征:丘陵众多,分布很广)
|
位置 |
风景旅游区 |
辽东丘陵 |
辽东半岛上 |
千山 |
山东丘陵 |
山东半岛上 |
泰山 |
东南丘陵 |
江南丘陵、浙闽丘陵、两广丘陵 |
黄山、庐山、武夷山、桂林 |
①缓坡开辟梯田果园或栽培经济林木;
②发展旅游业;
③发展林业、畜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