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摘要: (1)量筒.烧杯.玻璃棒 (2)Al2O3+6H+===2Al3++3H2O.Fe2O3+6H+===2Fe3++3H2O 3 取少量残渣2于小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KSCN溶液.溶液呈(血)红色 (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Ca2+ (5)BD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85915
[举报]
一题一题找答案解析太慢了
下载作业精灵直接查看整书答案解析
立即下载
(2009?静安区二模)白铁即镀锌铁皮,某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了测定锌镀层的厚度,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
Ⅰ.甲同学的方案是,先用盐酸将镀锌铁皮表面的锌反应掉,通过差量算出锌的质量,然后再由查得的锌密度算出锌层的体积,最后由体积除以镀锌铁皮面积算得锌层厚度.
(1)配制1mol/L的盐酸100mL,需取用36.5%(ρ=1.181g/cm
3
)的盐酸
8.5
8.5
mL;配制过程中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有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
(2)将相同大小相同厚度的普通锌片和镀锌铁皮放入两只试管,各加入同量1mol/L的盐酸,观察镀锌铁皮比普通锌片与盐酸反应速率更快,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镀锌铁皮发生了原电池反应
镀锌铁皮发生了原电池反应
;在翻动横放在烧杯中镀锌铁皮时,发现溶液上方的锌层变薄的速率比下方的锌层快得多,其原因可能是
下方的气泡阻止了酸液与锌层的接触
下方的气泡阻止了酸液与锌层的接触
.
(3)判断镀锌铁皮表面锌恰好反应的现象是
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下降
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下降
.
Ⅱ.乙同学的意见及方案.
(1)意见:因为难以避免铁也会反应,所以甲同学测出锌的厚度会
偏大
偏大
(选填偏大或偏小).
(2)方案:通过查阅资料,知道Zn(OH)
2
既可以和酸反应又可以和碱反应,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
步骤③的操作是
过滤、洗涤
过滤、洗涤
;若使用的镀锌铁片的质量为28.156g,最后称得灼烧后固体的质量为40.000g,镀锌铁片的长5.10cm,宽5.00cm,锌的密度ρ=7.14g/cm
3
,则锌镀层的厚度为
4.30×10
-4
4.30×10
-4
cm.
Ⅲ.丙同学查得Fe(OH)
2
、Zn(OH)
2
开始沉淀的pH分别为6.5和5.6,认为也可用容量法(即滴定法)检测且准确度更高.该方法的要点是:准确称取m g白铁,加入过量c mol/L的盐酸bml,再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过量的盐酸,为了防止生成沉淀,应选用的指示剂是
c
c
(选填序号).
a.酚酞 b.石蕊 c.甲基橙.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据统计,每年世界上银总消耗量的40%用于感光材料的生产,感光材料经曝光、显影、定影后,黑白片上的银80%左右进入定影液,彩色片上的银几乎全部进入废定影液,所以废定影液中银的含量是十分惊人的.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拟对某照相公司的废定影液进行实验处理,回收其中的银和溴.
(一) 资料支撑:
①定影液(硫代硫酸钠,Na
2
S
2
O
3
)跟胶片或相纸上没有感光部分的溴化银反应,反应方程式为:
AgBr(s)+2Na
2
S
2
O
3
(aq)=Na
3
[Ag(S
2
O
3
)
2
](aq)+NaBr(aq).
②在酸的作用下,Na
3
[Ag(S
2
O
3
)
2
]能转化为不溶性的Ag
2
S.反应原理为:
6HCl+2Na
3
[Ag(S
2
O
3
)
2
]=6NaCl+Ag
2
S↓+3S↓+3SO
2
↑+H
2
SO
4
+2H
2
O.
③溶液中有少量溴化银,可用锌将其还原出来.
(二) 实验程序设计
(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需用6mol/L的盐酸250mL,配制时除需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用的仪器有:
、
.
(2)指出流程图中操作所包含的装置是(填序号:A、B、C)Ⅰ
Ⅱ
Ⅲ
.
(3)步骤③是在空气中灼烧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操作时,加入适量的硝酸钾加盖后再灼热,加硝酸钾的目的可能是:
.
(4)加入锌粉发生的离子反应为: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用18.4mol/L的浓硫酸配制100mL浓度为1mol/L的稀硫酸.
(1)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100mL容量瓶
100mL容量瓶
、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
.
(2)其操作步骤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A.用量筒量取
5.4
5.4
mL浓硫酸,缓缓注入装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
B.用约30mL蒸馏水分三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每次的洗液都倒入容量瓶里
C.将稀释后的硫酸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里
D.检查100mL容量瓶,是否漏水
E.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线
1~2cm时
1~2cm时
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G.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线相切
请据此填写:
①完成上述步骤中的空白处.
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用字母填写):
D
D
→
A
A
→
C
C
→
B
B
→
E
E
→
G
G
→
F
F
.
③进行A步操作后,选用量筒的规格是
A
A
A.10mLB.50mLC.100mLD.1000mL
④如果对装有浓硫酸的量筒仰视读数,配制的稀硫酸浓度将
偏高
偏高
(填“偏高”、“偏低”、“无影响”)
⑤进行A步骤操作时,必须
冷却
冷却
后,才能进行后面的操作.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2.0
12.0
mol/L.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盐酸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BD
BD
.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
-
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450mL物质的量浓度为0.3mol/L稀盐酸.
①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500ml容量瓶
500ml容量瓶
、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
.
②其操作步骤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A.用量筒量取
12.5
12.5
mL浓盐酸,缓缓注入装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
B.用适量蒸馏水分三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每次的洗液都移入容量瓶里.
C.将稀释后的盐酸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到容量瓶里.
D.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E.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G.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线相切.
完成上述步骤中的空白处.
③补充完成正确的操作顺序(用字母填写):
( D )→( A )→( C )→
B
B
→
E
E
→
G
G
→( F ).
(4)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
(在括号内填“偏高”或“偏低”或“无影响”).
①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
偏低
偏低
②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
偏高
偏高
③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溶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
偏低
偏低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实验室用 98%、密度为1.84g/cm
3
的浓硫酸配制0.2mol/L的 H
2
SO
4
溶液1000mL.
(1)需要使用的主要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
1000mL容量瓶
1000mL容量瓶
、
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
.
(2)其操作步骤可分解为以下几步:
A.用量筒量取
10.9
10.9
mL浓硫酸,缓缓注入装有约50mL蒸馏水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搅拌.
B.用适量蒸馏水分三次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将每次的洗液都移入容量瓶里.
C.将稀释后的硫酸小心地用玻璃棒引流容量瓶里.
D.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E.将蒸馏水直接加入容量瓶,至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
G.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加入蒸馏水,到液面最低点恰好与刻线相切.
请据此填写:
①完成上述步骤中的空白处.
②补充完成正确的操作顺序(用字母填写):
( D )→( A )→( C )→
B
B
→
E
E
→
G
G
→( F ).
③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后移入容量瓶时,必须
将溶液冷却到室温后
将溶液冷却到室温后
方可移液.
(3)试分析下列操作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有何影响
①量取浓硫酸时眼睛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会
偏低
偏低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下同)
②定容时,眼睛俯视刻度线,所配溶液浓度会
偏高
偏高
;
③定容后,加盖倒转摇匀后,发现溶面低于刻度线,又滴加蒸馏水至刻度.所配溶液浓度会
偏低
偏低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