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NO+O2===2NO2,3NO2+H2O===2HNO3+NO (2)Ⅰ.V/3 mL Ⅱ.5V/4 mL.3V/8 mL 18.为了探究Cl2.SO2同时通入H2O中发生的反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A产生的气体是 . (2)为验证通入D装置中的气体是Cl2过量还是SO2过量.某小组同学准备了以下试剂: ①氯化铁溶液 ②氯化亚铁溶液 ③硫氰化钾溶液 ④苯酚溶液 ⑤品红溶液 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Ⅰ.若Cl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 试剂的试管内.再加入 试剂.实验现象是: . Ⅱ.若SO2过量:取适量D中溶液滴加至盛有 试剂的试管内.实验现象是: . (3)另一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图(图中夹持和加热装置略去).分别研究SO2和Cl2的性质. ①若从左端分别通入SO2和Cl2.装置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否相同? ,若装置D装的是铁粉.通入Cl2与铁粉充分反应时现象为 . ②若装置B中装有5.0 mL 1.0 mol/L的碘水.当通入足量Cl2完全反应后.共转移了5.0×10-2mol电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若由元素S和O组成-2价酸根离子X.X中S和O的质量比为4?3.当Cl2与含X的溶液完全反应后.有浅黄色沉淀产生.取上层清液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写出Cl2与含X的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解析:(1)分析装置图可知.气体发生装置B产生的气体是Cl2.气体发生装置A产生的气体是SO2.(2)为确定Cl2过量.即应利用其强氧化性予以确认.故选具有还原性的FeCl2.Cl2将Fe2+氧化为Fe3+.KSCN和苯酚均能与Fe3+发生特征反应.使溶液变为红色或紫色.从所给试剂及SO2的性质来看.选择品红溶液.利用SO2的特征性质或选KMnO4溶液.利用SO2的还原性.(3)①两种气体都有漂白性.都能使品红溶液褪色,铁与氯气反应产生棕黄色的烟,②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将碘单质氧化.碘单质的物质的量为5.0×10-3mol.转移电子为5.0×10-2mol.说明碘元素从0价升高到+5价.(4)由“元素S和O组成-2价酸根离子X.X中S和O的质量比为4?3 可知.X为S2O.Cl2与S2O反应生成SO和S. 答案:(1)SO2 溶液呈血红色 Ⅱ.⑤ 红色褪成无色.加热后又变为红色 (3)①相同 产生棕色的烟 ②5Cl2+I2+6H2O===2HIO3+10HCl (4)S2O+Cl2+H2O===SO+S↓+2Cl-+2H+ 19.现有A.B.C.D.E五种中学教材中常见的金属单质.其单质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有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单质 A B C D E 最高价氧化 物对应水化 物的稳定性 难分解 能分解 能分解 能分解 能分解 单质 溶于水剧烈反应 缓慢溶于热水 溶于强碱性溶液 难溶于冷的浓硝酸 溶于浓稀硝酸 已知A.B.C的组成元素位于同一短周期.D和E的组成元素位于同一周期.D的低价氢氧化物在空气中会发生颜色变化.E在空气中生锈呈绿色. 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C盐水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碱性: ,酸性: . (2)以B.C为电极.A的氢氧化物的水溶液为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写出B极的电极反应式: . (3)用离子方程式表示D的单质能与D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发生化合反应: . (4)在加热条件下.C的单质能与E的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写出可能的化学方程式: . 解析:依题意.钠.镁.铝是位于第三周期的常见金属元素.其中铝能与强碱反应.钠与水剧烈反应.而镁与热水缓慢反应.故A为钠.B为镁.C为铝,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成氢氧化铁.由白色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铁在冷的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铜绿呈绿色.所以.D为铁.E为铜.(1)铝盐有偏铝酸盐.铝盐两类.如偏铝酸钠是弱酸强碱盐.水解呈碱性.硫酸铝.氯化铝是强酸弱碱盐.水解呈酸性.(2)镁.铝与氢氧化钠溶液组成的原电池中.镁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水中H+得电子生成氢气.(3)铁有0价.+2价.+3价等.铁与三价铁盐在水溶液中发生归中反应.(4)铝与某些金属氧化物能发生铝热反应.铜的氧化物有氧化铜和氧化亚铜两种. 答案:(1)AlO+2H2O⇌Al(OH)3+OH- Al3++3H2O⇌Al(OH)3+3H+ (2)2H++2e-===H2↑或2H2O+2e-===2OH-+H2↑ (3)2Fe3++Fe===3Fe2+ (4)2Al+3CuO3Cu+Al2O3,2Al+3Cu2O6Cu+Al2O3 20.已知A是一种含有两种元素的有机溶剂.分子结构与C相似.F是一种黄色固体.H是一种白色粉末.N有磁性.B.F.L.O.P是中学化学常见单质.J的相对分子质量比D大16.反应①是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以上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反应关系: (1)组成单质P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A的电子式为 .G的俗名为 . (2)N与M的稀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反应④中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5)当反应⑤在高温下生成1.5 mol P时有 mol的电子转移. 解析:反应①是侯氏制碱法原理.其反应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再结合框图转化可知.A应该是产生CO2和SO2的反应.故A为CS2.根据CO2的电子式可写出CS2的电子式.CS2燃烧生成CO2(C).SO2(D).SO2催化氧化生成SO3(J).SO3与H2O反应生成H2SO4(M).用Cu作电极电解稀H2SO4溶液时.阳极上Cu失去电子而溶解得到蓝色CuSO4溶液.阳极电极反应为Cu-2e-===Cu2+.溶液中的H+在阴极得电子产生H2(O).又因为N有磁性.所以N为Fe3O4.Fe3O4被H2还原生成Fe(P).H2O.Fe3O4中含有+2价和+3价铁.所以与稀H2SO4反应时生成Fe2+.Fe3+(Fe3O4+8H+===Fe2++2Fe3++4H2O).根据反应:Fe3O4+4H23Fe+4H2O.生成1.5 mol Fe转移4 mol电子. 答案:(1)第四周期Ⅷ族 ???C??? 小苏打 (2)Fe3O4+8H+===Fe2++2Fe3++4H2O (3)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4)Cu-2e-===Cu2+ (5)4 21.已知A.B.C是中学化学的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 ABC (1)若A是一种淡黄色固体.B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则X的化学式为 . (2)若A的体积分数为75%的溶液可用作医疗消毒剂,B与新制氢氧化铜共热.有砖红色沉淀生成,C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则A与C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若A.B.C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是一种工业原料.B俗称小苏打.电解C的水溶液可以得到两种气态产物.这两种气态产物在工业上可以合成X.则电解C的水溶液的离子方程式为 . (4)若A.C为无色溶液.B为白色胶状沉淀.是治疗胃酸过多的一种药物的主要成分.X的焰色反应为黄色.则C溶液中除氢氧根外还存在的阴离子的化学式为 . (5)若A.B.C均为氧化物.X是一种黑色固态非金属单质.则B分子的结构式为 . 解析:(1)B是造成酸雨的“罪魁祸首 .可知B是SO2.结合A的颜色和题中转化关系.可知A为S.X为O2.(2)A为乙醇.结合转化关系和B.C的性质可知.B是乙醛.C是乙酸.故A.C在浓硫酸作用下的反应是乙醇与乙酸发生的酯化反应.(3)B是NaHCO3.A是Na2CO3.X为HCl.C为NaCl.3.X为含有Na元素的化合物.结合转化关系.可推出A中含有Al3+.X为NaOH.可实现A→B→C的连续转化.则C为NaAlO2.所以C溶液中的阴离子除OH-外.还有AlO或[Al(OH)4]-.(5)因A.B.C都是氧化物.X是黑色固态非金属单质.利用转化关系.结合熟悉的物质可推知X是碳单质,则A为CuO或Fe2O3等氧化物.B为CO2.C为CO.故B的结构式为O===C===O. 答案:(1)O2 (2)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3)2Cl-+2H2OH2↑+Cl2↑+2OH- 4]- (5)O===C===O 22.将2.5 g碳酸钠.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完全溶于水.制成稀溶液.然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1 mol·L-1的盐酸.所加入盐酸的体积与产生CO2的体积关系如下图所示: (1)写出OA段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2)当加入35 mL盐酸时.产生CO2的体积为 mL. (3)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为 g.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 . 解析:A点时开始产生CO2气体.故OA阶段发生的反应为OH-与H+作用生成水.CO与H+作用生成HCO.加入35 mL盐酸时.有10 mL盐酸与HCO反应生成CO2.利用HCO+H+===CO2↑+H2O进行计算. 设混合物中Na2CO3.NaHCO3.NaOH物质的量分别为x.y.z.A点时溶液中溶质为NaCl.NaHCO3.B点时为NaCl.则有:x+z=0.025×1,2x+y+z=0.045×1,106x+84y+40z=2.5.解得z=0.015 mol.x=y=0.01 mol.则m=0.6 g.m(Na2CO3)=1.06 g.w(Na2CO3)=×100%=42.4%. 答案:(1)H++OH-===H2O,CO+H+===HCO 0.6 42.4%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85875[举报]

固氮有三种方式:生物固氮、工业合成氨和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化合.全世界工业合成氮肥中的氮只占固氮总量的20%,其余绝大多数是通过生物固氮进行的,最常见的是豆科植物根部的根瘤菌,能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经固氮酶的作用生成氮的化合物,以利于植物利用.
(1)根瘤菌与豆科植物的关系在生物学上称为
共生
共生

(2)根瘤菌之所以有固氮作用,是因为它有独特的固氮酶,而最根本原因是它含有独特的
固氮基因
固氮基因

(3)日本科学家把固氮基因转移到水稻根际微生物中,通过指导合成固氮所需的
固氮酶
固氮酶
进而引起固氮作用.更为理想的是直接将固氮基因转移到稻、麦等粮食及经济作物的细胞中,让植物本身直接固氮,这样可以免施氮肥.如果这种愿望实现的话说,那么固氮基因中遗传信息表达途径为
固氮基因→信使RNA→固氮酶
固氮基因→信使RNA→固氮酶

(4)这种生物固氮与工业合成氨比较,它是在
常温、常压
常温、常压
条件下进行的,从而节省了大量的器材、设备和能源;
(5)俗话说“雷雨发庄稼”,因为电闪雷鸣的雨天,氮气在空气中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了植物可利用的含氮化合物,写出有关的三个反应方程式
N2+O2=2NO
N2+O2=2NO
2NO+O2=2NO2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3NO2+H2O=2HNO3+NO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NO很容易与许多分子迅速发生反应,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中不断地产生NO,用于在细胞和细胞间传递信息;NO还参与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以及中枢和外围神经系统的调控.
(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
3Cu+8H++2NO3-═3Cu2++4H2O+2NO↑
3Cu+8H++2NO3-═3Cu2++4H2O+2NO↑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
2NO+O2═2NO2
2NO+O2═2NO2
(写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应开始时,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长玻璃管的作用是
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接收被气体压出U形管的液体,防止稀硝酸溢出

(4)假设实验中12.8g Cu全部溶解,需要通入标准状况下
2.24
2.24
L O2才能使NO全部溶于水.
(5)用金属铜制取硝酸铜,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下列4种方法中最好的是
(填“甲”“乙”“丙”或“丁”),理由是
制取相同质量的Cu(NO32,丁所消耗的HNO3的量最少(原料的利用率最高)且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
制取相同质量的Cu(NO32,丁所消耗的HNO3的量最少(原料的利用率最高)且不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

甲:铜
浓硝酸
硝酸铜
乙:铜
稀硝酸
硝酸铜
丙:铜
氯气
氯化铜
硝酸
硝酸铜
丁:铜
空气
氧化铜
硝酸
硝酸铜.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