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实验意境去联想 如复习H2还原CuO时.联想到老师当时的语言动作.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生成物等.这样记住了H2.C.CO三种不同还原剂还原CuO的反应了.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7193[举报]
同学们在学习了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后,联想到单质碳的一些化学性质,对反应后的气体成分产生了疑问,某学习小组对该反应产物中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猜 想〕
①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②气体产物全部是CO ③气体产物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现象与分析〕
〔结论〕实验现象证明猜想③成立,同学们的疑问是合理的.
〔反思〕
(1)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
(2)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单质碳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①气体产物全部是CO2 ②气体产物全部是CO ③气体产物
是CO2和CO的混合物
是CO2和CO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
〔现象与分析〕
现象 | 结论 |
如果装置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C无现象 |
则猜想①成立 |
如果装置B无现象,装置C 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 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 |
则猜想②成立 |
如果装置B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装置C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 试纸由黄色变为蓝色 |
则猜想③成立 |
〔反思〕
(1)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
| ||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
CO2+C
2CO或CuO+C
Cu+CO↑
| ||
| ||
CO2+C
2CO或CuO+C
Cu+CO↑
.
| ||
| ||
(2)根据上述实验,请你归纳出单质碳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
冶炼金属
冶炼金属
.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有趣的化学实验探究: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1所示的是小亮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过程是:
第1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3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第2步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化学反应表达式 .
②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
A、集气瓶底部的水占了一部分体积
B、红磷过少
C、红磷没有燃烧完就急着打开了止水夹
③小博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小博在正式开始实验前,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
二、小余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MnO2)还可用氧化铜(CuO)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余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①上述实验应测 量的“待测数据”是 .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③将实验②反应剩余的固体取出后经洗涤、干燥,再次精确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 ,小余同学认为氧化铜肯定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淳同学对此提出了异议,小淳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将第二次精确称量得到的0.5g黑色粉末和1.2g氯酸钾混合放入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木条,发现木条很快复燃.小淳同学这样做目的是 ,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余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 写出实验②反应的表达式 .
三、有趣的改进实验
①小晴同学学了分子性质这节内容后,改进了书本上 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晴同学找来废弃的医疗用品--微型Y 形管,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
她进行该实验是为了探究 ,实验过程中能看到的现象是 ,小晴同学设计的实验优点 .
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 火焰.
写出实验中硫磺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该实验装置的主要优点是在消除有害气体对环境污染的前提下有利于 .你推断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图1所示的是小亮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过程是:
第1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3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
1 |
5 |
①第2步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②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集气瓶底部的水占了一部分体积
B、红磷过少
C、红磷没有燃烧完就急着打开了止水夹
③小博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2所示),小博在正式开始实验前,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开活塞,观察到活塞返回至20mL刻度处.该操作的主要目的是
二、小余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除了用二氧化锰(MnO2)还可用氧化铜(CuO)等物质作催化剂,于是他对氧化铜产生了探究兴趣.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它是否比二氧化锰催化效果更好?
【设计实验】小余以生成等体积的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其它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 氯酸钾质量 | 其他物质质量 | 待测数据 |
① | 1.2g | / | |
② | 1.2g | CuO 0.5g | |
③ | 1.2g | MnO2 0.5g |
②若实验②比实验①的“待测数据”更
③将实验②反应剩余的固体取出后经洗涤、干燥,再次精确称量得到0.5g黑色粉末,这样做的目的是
【预期结论】氧化铜也能作氯酸钾的催化剂.
【评价设计】你认为小余设计实验③和实验②对比的目的是
三、有趣的改进实验
①小晴同学学了分子性质这节内容后,改进了书本上 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小晴同学找来废弃的医疗用品--微型Y 形管,设计如图1所示实验,
她进行该实验是为了探究
②利用如图装置进行“硫燃烧”的实验:用气卿(能不断鼓入空气的装置)不断地向弯型具支试管中鼓入空气,同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移去酒精灯,可观察到微弱的淡蓝色火焰;然后停止鼓入空气,再用酒精灯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在纯氧中继续燃烧,观察到
写出实验中硫磺燃烧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小林同学是化学兴趣小组的成员,一次他在做有关氯气的实验结束后,意外地发现自己的红色外衣的袖口出现了斑斑驳驳的印记,仔细观察发现外衣上弄湿的地方褪色了,这是为什么呢?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
(1)小林联想到以前和老师一起做过的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如图2),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1)来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表:
(2)若要进一步证明是哪种物质使红色布条褪色了,还要补做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的步骤和现象
(3)从实验的设计原理上看实验1和2具有相似之处:都运用了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查阅资料:氯气(Cl2)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氯气可与水反应:Cl2+H2O=HCl+HClO(次氯酸).
(1)小林联想到以前和老师一起做过的二氧化碳性质的探究实验(如图2),自己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如图1)来解决这个问题.请你帮他完成实验记录表:
实验环节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干燥的红布条不退色 干燥的红布条不退色 |
氯气不能使物质褪色 |
B | 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了 | 氯气和水的反应产物使红布条褪色 氯气和水的反应产物使红布条褪色 |
取一个红布条,向上滴加稀盐酸,看布条是否褪色
取一个红布条,向上滴加稀盐酸,看布条是否褪色
.(3)从实验的设计原理上看实验1和2具有相似之处:都运用了
对比
对比
的实验,但两个实验的实验装置又不完全一样,主要是因为氯气有毒而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氯气有毒而二氧化碳没有毒性
.34、复习时,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二个探究实验.
探究1:在实验室做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用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把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
(1)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
(2)写出废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
探究2:某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了测定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他们在下图所示的小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测其温度;另取一定量的硫酸溶液,测其温度后,再缓缓地倾入小烧杯中,并边加边用环形玻璃棒上下移动搅拌,记录溶液温度的变化.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时选择的试剂情况见表:
(1)简答下列问题:
①玻璃棒下端为什么要做成环形?
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什么?
(2)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选择的试剂有错误.从溶液温度改变的因素
考虑,指出错误的原因是:
①同学错误的原因是
②同学错误的原因是
(3)另一位回学选择的试剂正确,但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得的中和热数值都会偏小,试分析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探究1:在实验室做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用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把废液集中倒入废液缸中.
(1)废液呈红色,说明废液显
酸
性;(2)写出废液中所含溶质的化学式
NaCl、CaCl2、HCl
.探究2:某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了测定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他们在下图所示的小烧杯中装入一定量的NaOH溶液,测其温度;另取一定量的硫酸溶液,测其温度后,再缓缓地倾入小烧杯中,并边加边用环形玻璃棒上下移动搅拌,记录溶液温度的变化.甲、乙、丙三位同学实验时选择的试剂情况见表:
使用的NaOH情况 | 使用的H2SO 4情况 | |
甲 | NaOH固体 | 稀H 2SO 4 |
乙 | NaOH稀溶液 | 浓H2SO4 |
丙 | NaOH稀溶液 | 稀H2SO4 |
①玻璃棒下端为什么要做成环形?
便于玻璃棒上下移动就能搅拌溶液,防止破坏温度计
;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什么?
隔热,防止热量散失
.(2)甲、乙、丙三位同学中,有两位同学选择的试剂有错误.从溶液温度改变的因素
考虑,指出错误的原因是:
①同学错误的原因是
NaOH固体溶于水会放热,影响反应热的测定
;②同学错误的原因是
浓H2SO4溶于水会放热,影响反应热的测定
.(3)另一位回学选择的试剂正确,但用上述实验方法测得的中和热数值都会偏小,试分析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
小烧杯未加盖,热量散失或反应物量太少(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29、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的氢气,经过净化干燥后,还原氧化铜.
(1)根据所得到铜粉的质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应消耗的锌粒和稀硫酸的质量.但实际耗用的锌粒(不含杂质)和稀硫酸的质量都远远超过理论值.从实验过程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原因) ①
②
(2)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Cu与强氧化性酸反应可得到铜盐溶液.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而没有其他试剂.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经氢气还原CuO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根据所得到铜粉的质量,可求得参加反应的氢气的质量,进而计算出应消耗的锌粒和稀硫酸的质量.但实际耗用的锌粒(不含杂质)和稀硫酸的质量都远远超过理论值.从实验过程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三点原因) ①
氧化铜加热前要先通氢气,排去试管内空气
②
反应后热铜粉还需在氢气中冷却
③部分氢气通过装有氧化铜的试管时,未与氧化铜反应
(2)Cu+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Cu与强氧化性酸反应可得到铜盐溶液.现有浓硫酸、浓硝酸、稀硫酸、稀硝酸,而没有其他试剂.Cu2O是一种红色固体,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检验经氢气还原CuO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Cu2O.
取红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稀硫酸,充分振荡,若发现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样品中混有Cu2O,若没有发现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样品中没有Cu2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