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双曲线中,记左焦点为F,右顶点为A,虚轴上方的点为,若,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B) (C) (D) .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4461040[举报]
(2010•南宁二模)设F1、F2分别为椭圆C:
+
=1(a>b>0)的左、右两个焦点.
(Ⅰ)若椭圆C上的点A(1,
)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Ⅱ)设点P是(Ⅰ)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Q(0,
),求|PQ|的最大值;
(Ⅲ)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在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设对双曲线
-
=1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不必给出证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x2 |
a2 |
y2 |
b2 |
(Ⅰ)若椭圆C上的点A(1,
3 |
2 |
(Ⅱ)设点P是(Ⅰ)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Q(0,
1 |
2 |
(Ⅲ)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在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设对双曲线
x2 |
a2 |
y2 |
b2 |
设F1、F2分别为椭圆C:
+
=1(a>b>0)的左、右两个焦点.
(Ⅰ)若椭圆C上的点A(1,
)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Ⅱ)设点P是(Ⅰ)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Q(0,
),求|PQ|的最大值;
(Ⅲ)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在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设对双曲线
-
=1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不必给出证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x2 |
a2 |
y2 |
b2 |
(Ⅰ)若椭圆C上的点A(1,
3 |
2 |
(Ⅱ)设点P是(Ⅰ)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Q(0,
1 |
2 |
(Ⅲ)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在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设对双曲线
x2 |
a2 |
y2 |
b2 |
设F1、F2分别为椭圆C:+=1(a>b>0)的左、右两个焦点.
(Ⅰ)若椭圆C上的点A(1,)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Ⅱ)设点P是(Ⅰ)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Q(0,),求|PQ|的最大值;
(Ⅲ)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在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设对双曲线-=1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不必给出证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Ⅰ)若椭圆C上的点A(1,)到F1、F2两点的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Ⅱ)设点P是(Ⅰ)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Q(0,),求|PQ|的最大值;
(Ⅲ)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在椭圆上任意一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KPM、KPN时,那么KPM与KPN之积是与点P位置无关的定值.设对双曲线-=1写出具有类似特性的性质(不必给出证明).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