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摘要:人体心脏的左.右心室收缩时.便会把血液压入血管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其中右心室中的血液压入( ) A.主动脉 B.肺动脉 C.上.下腔静脉 D.肺静脉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3_id_4174
[举报]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图2装置中,实验现象为
,原因为
.
(3)如图3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无色酚酞变红,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
,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
(填“酸性”或“碱性”).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1)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数目成正比.若a g 碳和b g 氧气放入一密闭容器中,提供一定条件使容器内的物质发生充分反应,待温度复原时,测得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在反应前后不变.则
a
b
3
8
(填>、<、≤、≥).
(2)将30℃时含有某种溶质的溶液136克,分成两等份,其中一份加入该溶质10克,结果只溶解2克就不再溶解了;将另一份冷却到0℃时,析出溶质5.5克,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则该物质在30℃时的溶解度为
.
(3)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托盘中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分别注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镁和铜铝合金,两烧杯中物质完全反应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合金中铝与铜的质量比是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09?贺州)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中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向烧杯分别注入等质量、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然后向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铜铝合金和锌,待反应结束后,天平仍保持平衡,合金中铝与铜的质量比为 ( )
A.18:47
B.54:65
C.27:64
D.27:38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过氧化钠(Na
2
O
2
)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在常温下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某同学将两支燃烧的蜡烛和包有过氧化钠的棉花(过氧化钠与棉花不反应)放在如图1所示的烧杯内阶梯铁片上,并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
①实验过程中,“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②待蜡烛熄灭后发现铁片上端的棉花又燃烧起来.根据此现象可推测出棉花燃烧的原因是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放出热量该反应生成氧气.
.
(2)如图2所示,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无色酚酞溶液变成红色.
,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对该现象的解释是
氨分子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变红.
,根据现象说明浓氨水呈
碱性.
(填“酸性”或“碱性”).
(3)图3是实验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装置,集气瓶中水的作用为
排净集气瓶中的空气并证明氧气是否收集满.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2010?密云县一模)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烧杯
烧杯
.A装置中实验现象为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原因为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且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B装置中,水的作用为
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冷却溅落的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
(3)C装置中,向“人”字型管的左、右两端分别加入少量的浓氨水和无色酚酞溶液,塞紧胶塞,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无色酚酞变红
无色酚酞变红
.
查看习题详情和答案>>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