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聊城市冠县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政治试卷
说明:1.本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2.请将选择题答案涂到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其它各题答案写到答案卷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和答案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2006-2007学年聊城市临清县初三模拟考试试题(一)
政治试题
注意事项:
1.试题由第Ⅰ卷和第Ⅱ卷组成,共4页。第Ⅰ卷为选择题,30分;第Ⅱ卷为非选题,20分。满分50分。考试时间为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2006-2007学年度泗水县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八年级思想品德试卷
(本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单则易折,众则难摧”;“千人同心,则得千人力;万人异 心,则无一人之用”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人多力量大
B.具有凝聚力的集体才有向心力、归属感和力量感
C.集体是指许多人结合起来的有组织的整体
D.要让个性在集体中弘扬
2.郝艳梅是北京某医院的一名普遍护士,“非典”时期她在《请战书》中是这样写的: “我作为一名正规护校毕业的护理人员,又是一名群众中的积极分子,我决心在这场‘战役’中不当逃兵,积极要求参加到一线战斗中去,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迎接党和人民对我的考验。如果我牺牲了,请追认我为共产党员,并照顾好我的女儿。”这说明:①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 ②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③我们在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时,必要时牺牲集体利益 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以大局为重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关注社会,谈论一些社会话题。下面对于社会认识不正确的有:①社会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②社会生活是复杂的,充满了危险,我们应少接触 ③社会生活中有一些丑恶的东西,但主流是积极向上的 ④社会生活对人的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我们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
4.大连一名16岁的少女因母亲没有给她买偶像张国荣的CD碟而自杀,温州一名17岁的中学生因没钱亲眼见到偶像影星赵薇而服毒自尽,四川一名13岁女孩在连看8遍《流星花园》后,离家出走下落不明,生死未卜。下列对追星现象和从众心理的分析正确的有:
①上文的事例就是追星族中走火入魔不能自拔的典型 ②面对众人追星现象,中学生应克服盲目从众心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③中学生应从偶像身上吸取积极的人生经验,从而演绎好自己的人生 ④从众心理具有两重性,当众人的行为积极向上时,从众就是从善如流;当众人的行为消极时,盲目从众随波逐流则会迷失自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 ②③④
5.对于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同的同学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下面同学们的看法正确的是:
A.董萍:“中学生学习任务非常紧张,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只会影响学习。”
B. 李群:“中学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不应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C.程成:“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牺牲自己的时间为社会做贡献。”
D.杜丽:“中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应该结合自己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形式。”
6.下列关于自然之美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自然之美美在神秘,神秘的宇宙使大自然魅力无穷②自然之美美在奇妙,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③自然之美美在秀丽,秀丽的风光美景如画 ④自然之美美在天然,天然的景观雄奇壮美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I).①③④
7.黄山迎客松在玉屏楼左侧,倚狮石破石而生。从近处看,跟别的松树没有多大差;从远处看,一侧枝丫伸出,如人伸出臂膀欢迎,是黄山的标志性景观。这个事例说明,欣赏自然风光,要注意欣赏的
A.角度 B. 距离 C.时间 D. 技巧
8.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给我们带来的严重的危害,主要表现为:
①威胁生态平衡 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①向自然环境任意排放废弃物⑤不适当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A.①②⑤ B.①④⑤ C. ①②③ D.③④⑤
9.人类来自大自然,只是生命之网中的一个结点。一旦生态链条断裂了,生命之网支离破碎了,人类将无法生存。人类属于大地。而大地不属于人类。这说明:①人类只能做自然界的奴隶,被动地适应自然 ②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同时.也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 ③人类应做大自然的朋友,与自然和谐共处④人与自然万物唇齿相依、息息相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⑧④
10.某班同学学习了《依法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一课后,纷纷开展环保行动。下列几位同学的行为,你赞同的是:
A.小赵将破坏校园花草的同学关在教室里半天,令其反省
B.王踊跃参加本校的义务植树活动
C.小孙到某饭馆食用野生保护动物
D.小李把一个每天深夜因歌声扰民的歌舞厅门窗砸坏,以示警告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③③④
12.
A.五 北京 B. 五 上海 C.四 北京 D.四 上海
(第Ⅱ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