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685  1693  1699  1703  1709  1711  1715  1721  1723  1729  1735  1739  1741  1745  1751  1753  1759  1763  1765  1769  1771  1775  1777  1779  1780  1781  1783  1784  1785  1787  1789  1793  1795  1799  1801  1805  1811  1813  1819  1823  1825  1829  1835  1841  1843  1849  1853  1855  1861  1865  1871  1879  3002 

2007届北师大课改实验区中考模拟试题(六)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2张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3.答卷前将密封线以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luǒ(    )露    家pēi(    )    污huì(    )    鞭tà(    )

(    )     挑(    )    (    )默    秫(    )

2.结合语境解释加点词语。(3分)

①然而,在众目睽睽之下决不能就此作罢,遭人哂笑。

众口睽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醇翁之不在酒。

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7分)

①若夫淫雨霏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浊浪排空。

④__________________,忽复乘舟梦日边。

③水皆缥碧,千丈见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题目:(2分)

顾欣,一个22岁的阳光男孩,充满了生机与梦想。然而,不幸从天而降,白血病夺走了他的一切,连同生命。在他离开人世前的28小时,他以口述的方式托朋友在网上发表了一纸“绝笔”信―“谁来拯救我的父母”。那是把心揉碎了吐出的文字:“世上不幸的人不止我一个,我想通了生死,所以我不遗憾。只是感恩于父母,心里反复想,没有了我,他们该怎么继续活下去。”许多读到信的人落泪了,数百人在网上跟帖留言。其中一位网友这样写道:“不能不为之动容,不能不为之流泪。同龄的孩子们,想一想自己吧,想想父母的含辛茹苦,不要再让他们担心,不要再让他们伤心!”

请你也写一段话跟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阅读《敬畏自然》选段,完成5―8小题。(10分)

(1)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的普通一部分一样。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可是,人们竟然[甲]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2)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人类的作品飞上了太空,打开了一个个微观世界。于是人类[乙],以为揭开了大自然的秘密。可是,在自然看来,人类上下翻飞的这片巨大空间,不过是咫尺之间而已,就如鲲鹏看待斥?一般,只是蓬蒿之间罢了。即使从人类自身智慧发展史的角度看,人类也没有理由[丙]:人类的认识与其祖先相比诚然有了极大的进步,似乎有嘲笑古人的资本;可是,殊不知对于后人而言我们也是古人,一万年以后的人们也同样会嘲笑今天的我们。也许在他们看来,我们的科学观念还幼稚得很,我们的航天器在他们眼中不过是个非常简单的儿童玩具。人类的认识史仿佛是纠错的历史。一代一代地纠正着前人的错误,于是当我们打开科学史的时候,就会发现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那么,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3)人类发明了种种工具,挖掘出大自然用亿万年的时间积累下来的宝藏――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丁]。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4)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因为我们的太阳系只有40多亿年的历史,就演化出了有智慧的生物,而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的历史了。可以推想,在那些比太阳系更古老的星系里,一定早就演化出了更高级的生物。这些生物的智慧也许是我们所无法比拟的。他们看我们,也许就像我们看蚂蚁一般,即使我们中间的那些伟大人物,在他们看来也不过尔尔。

5.按照文意,将下列4个词语分别填入甲、乙、丙、丁四处。(只填序号)(4分)

(1)沾沾自喜    (2)喜形于色    (3)过分自傲    (4)不自量力

[甲] 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___,[丙]_____________,[丁]________________,

6.文章段(2)画线句子“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中“这种”指代___________(2分)

7.文章段(2)中画线句“看着人类这种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一定会窃笑――就像母亲面对无知的孩子那样的笑”,结合选文概括人类“无知”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段(4)中画曲线的句子“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作者说这句话的理由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小题。(10分)

①北宋词人李之仪在《卜算子?我住长江头》一词中,用“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词句来表达思念之情。如果是现在,李之仪决不会写出“共饮长江水”的词句了。因为长江源头清澈洁净的水,到了中下游由于挟带大量废水和泥沙等,已经没有人斗胆敢直接饮用了。据报道,全世界每年有5000亿吨废水,其中我国约有350多亿吨废水排入自然水域。并逐年增加,江、河、湖污染日趋严重,全世界约有10亿多人由于饮用被污染的水以致疾病蔓延。同时,缺水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我国缺水的城市有近300座。水在生命的诞生、繁殖、发育和生存等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和不可替代的角色。面对日趋严重的水污染和日益加剧的水资源短缺,有远见与有责任感、正义感和危机感的人们,不能不发出这样的忧虑:我们的后代喝什么样的水?我们的后代有没有水喝?

②在中国疆域地图上,最醒目的莫过于长江和黄河,而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正以浑浊的河水诉说着它们的悲哀……

③1997年6月的《南风窗》杂志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德国的亨格尔小姐与同伴来到神往已久的长江三峡游览。一路上,她俩饱览了长江两岸醉人的风光,也深深领略了“中国人”肆意破坏环境的无情。在中国游客眼中,长江竟然无异于一个天然的废物场,滚滚东流的长江“毫无怨言”地包揽了中国游客抛弃的一切:果皮、废纸、饭盒、塑料袋……作为外国游客,她俩怎么也不忍心这样做,在无法找到垃圾桶的情况下,她俩只好将旅程中的废弃物用塑料袋一一装好,下船前彬彬有礼地请乘务员代为处理。不料,乘务员竞嗤之以鼻,毫不犹豫把垃圾投入长江的怀抱。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要问一句:《长江之歌》中描述的“用纯洁的清流浇灌花的国土”和“用巨大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长江,能够挽起它所养育的人们对它一次次无情推残的重压吗?

1998年5月15日《杂文报》披露:黄河从1996年2月至1997年10月已10次断流。水质也已严重恶化,黄河流域每年废污水排放量已超过40亿吨,是80年代的两倍。我们常常说,黄河是我们民族的历史和底蕴,那么,今天黄河的底蕴是什么呢?不会是上亿吨的泥沙、沉船、破布条抑或啤酒瓶吧?

……

⑤水对我们人类有恩有情,我们决不能做出惠恩负义、恩将仇报的蠢事,也不能将我们自己酿成的苦酒逼着我们的后代喝下去,更不能做出杀鸡取卵、贻害子孙的傻事。这是责任!

9.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章开头为什么要引用李之仪的词引入话题?(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③④两段中的两个事例,并说说举这两个例子的目的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第③段中写出了外国游客和中国游客及乘务员对垃圾的处理和对长江的态度的对比,意在表现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文,完成13―17小题。(10分)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①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②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牧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录如下:

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成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13.“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_____________的《离思》诗,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文中画线句①与②表达出的心情有何不同?(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汪曾祺为什么不喜欢袁子才,却对他的《腌蛋》一文感觉很亲切且要直接录用原文?(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采用什么手法描绘高邮咸蛋的特点的?请简析。(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根据以上文段,试品味本文语言上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8―22小题。(10分)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

(范仲淹《岳阳楼记》)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2)是亦忧.退亦忧(    )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选文中“古仁人之心”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填空)。联系全文看,这里的“古仁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了对比。(2分)

21.“微斯人,吾谁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当今社会,有的人过分看重物质和金钱,斤斤计较个人得失;而一千多年前的范仲淹却追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想境界。请结合这两者谈谈你的认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滋味

提示:横线上可以根据具体内容填写,如“读书的滋味、获奖的滋味、失败的滋味、成功的滋味、当家的滋味、淋雨的滋味……”放开思路,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写出你的真情实感,不少于600字。

试题详情

2007届北师大课改实验区中考模拟试卷(五)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新课改教学质量检测

初一语文试题

说明:1.本试题共2张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3.答卷前将密封线以上的项目填写清楚。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和给加点的字注音。(8分)

jiǎo(    )健    yì(    )日    翩xiān(    )    苍qióng(    )

(    )     (    )危    (    )古      俯(    )

2.结合语境解释句中加点词语。(6分)

①大熊猫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也是世界上最盛名的濒危动物。

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听电话,国王乐不可支,因为首都马德里动物园报告,那里的中国大熊猫“绍绍”刚刚分娩,生下了双胞胎!

乐不可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随着杨利伟标准的军礼,中国第一代航天员的夺人风采,瞬间便定格在记者们的镜头里。

定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填空。(4分)

①居高声自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犹有花枝俏。

4.名著欣赏。(2分)

《西游记》中,有人认为,在“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故事中孙悟空借到的芭蕉扇是假的,这表明孙悟空的无能。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共4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5―9小题。(10分)

但是,她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她用画家那一种独特的目光注视着身旁这些“南极人”。

他,考察队队长,已是第三次来南极考察了。前些年,他到国外参加南极会议,那时我国还没有在南极建站,会议最后要表决时,主持人宣布没在南极建站的国家没有表决权,他的民族自尊心受到强烈的刺激。为了筹建长城站,他呕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厉的男子汉也流泪了。别看他沉默寡言,心里却裹着一团火。前天,他在工地上对大家说:“我们这里虽然只有一名画家,但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一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

他,测绘工程师,站里的英语翻译。哪儿活累去哪儿,开车、修艇、驾驶雪上摩托,什么都会,大伙儿开玩笑:“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他太累了,眼皮老有些浮肿,好几次端起饭碗就睡着了。

他,地球物理研究生,典型的80年代青年。风再大,每天四次(包括深夜12点)到后山观测所取数据,够辛苦的。不过他老是乐呵呵的,有时间,还要扭动身子,来一段“迪斯科”。

他,开驳船又兼长城站邮局“局长”。那天,他悄悄找到她,说:“画家,今天是我儿子生日,求你帮我画张画,就画我现在这种胡子拉碴模样,儿子才一岁还不懂事,等他长大了,我把这张画送给他,告诉他:‘你爸爸曾经在南极战斗过。’”’

这些“南极人”,这些身上凝聚着南极精神的“南极人”!

5.“心里却裹着一团火”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6.“我们大家都应该是画家,每人添―笔,把长城站画得更美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7.“给他一架飞机他都敢拆。”这一句反映了测绘工程师什么样的性格特征?(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两个词语(短语)概括这位地球物理研究生的性格特征:□□□□、□□□□。(2分)

9.你认为文中所指的“南极精神”是一种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10―14小题。(10分)

①浩瀚的南大西洋上,阳光普照,暑气蒸腾。“远望三号”远洋航天测量船静静地等候着“神舟二号”飞船的出现。

②这是“神舟二号”飞船绕地球的第107圈飞行。当飞船飞临南大西洋预定海域上空时,“远望三号”将向飞船发送返回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指令。

③在这次飞船飞行试验中,“远望一号”“远望二号”“远望三号”“远望四号”航天测量船,分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布阵,执行海上测控任务。连续多日测量跟踪,测控人员尽管非常疲乏,但始终斗志昂扬。

④18时33分。按预定计划,飞船将飞临“远望三号”上空。

⑤“发现目标!”随着操作人员的清晰报告,船载雷达天线稳稳地跟上了刚从海平面出现的“神舟二号”飞船。

⑥与此同时,船载其他各测量通信设备也按预定方案,准确及时地捕获跟踪目标,获取飞船各种有效数据。

⑦一道道数据链和遥控指令,连续不断地从“远望三号”发送到“神舟二号”飞船上。

⑧“一次调姿!”飞船飞行姿态开始调整。

⑨“轨道舱与返回舱分离!”微光电视上原来显示飞船的那个亮点,瞬时变成了两个。“分离成功!”人们惊喜地欢叫起来。,

⑩“二次调姿”“制动开始”“制动结束”,伴随着各项指令的继续下达,只见显示屏上的一个亮点,正在向下方运动,这就是分离后的飞船返回舱,它已从飞行姿态转为返回姿态。

10.第①段中第一句属___________描写,第二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2分)

11.作者在第③段写测控人员的“疲乏”和昂扬的斗志,目的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语段中画线的语句有力地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3.在下面的句子中,用着重号△标出需重读的词。(2分)

船载雷达天线稳稳地跟上了刚从海平面出现的“神舟二号”飞船。

14.这个语段按_____________顺序,具体生动而有条理地记叙了“神舟二号”无人飞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不超过15字)(2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9小题。(8分)

螳螂

螳螂,善于捕捉害虫,故为益虫。每年一到“芒种”,螳螂就会出现。古代人们把它作为“芒种”节气的“候应”。

螳螂,在国外是一种带神秘色彩的昆虫。古代希腊人看到螳螂举足而立,则肃然起敬,称其为“先知”的“预言者”。穆斯林认为,面向麦加的摩洛哥的牧羊人在迷路时遇上螳螂,它前腿所指的方向一定是北方。意大利农民生了病,总以为被螳螂看中了,撒丁山里人则从不敢杀死螳螂。螳螂,竞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人当做偶像看待。

这些离奇的传说,与螳螂奇异的生活方式有关。螳螂是肉食者,并专吃活货。它白天躲在树丛中“守株待兔”,一旦小昆虫进入了它的捕捉地带,立即用二十分之一秒的速度扑上去,就连蝗虫也常被它猎捕,其情景非常有趣。

一次,一只大螳螂在草丛中见到了灰黄色的大蝗虫,立即作出痉挛似的跳跃,两翅斜斜地伸向两侧,恰像装在背上的两张对称的“帆”。同时,两对前足把身体高高抬起,两把大刀缩在胸前。螳螂摆出了这种奇异的姿势后,一动不动,眼睛直直地盯着蝗虫,头随着对方的移动而缓转。此刻蝗虫早吓得魂不附体了,生死就在这眨眼之间,虽然它有健壮的后腿可以跳跃。有双翅能飞,但为时晚矣,就在它企图逃跑的一闪念之间,螳螂的两把“大力”已狠狠投去。蝗虫还未挣扎。就一命呜呼了。

在螳螂的“宗族”中,有一种黠螳螂,它的胸节的两侧和前肢的基节,生着色彩美丽的薄膜。它们隐藏在树叶和花丛中,把一对足装成花瓣似的。有些昆虫兴冲冲地飞去采蜜,结果是自投罗网。还有一种生活在热带沙漠地区的螳螂,体型细长,颜色微绿,非常美丽。它能隐藏在草丛里,一动不动地蹲上几个小时,伺机猎食,就像渔翁垂钓的样子,静待鱼儿上钩。螳螂还有一套不寻常的本领,就是它的颜色会随着周围草木的颜色变化。

有趣的是,螳螂喜捉蝉为食,而螳螂和蝉又都是黄雀喜吃的美食佳肴。《说苑?正谏》里记载:“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又《吴越春秋》里云:“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后来。人们就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来比喻那种只见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患的人。

15.文章引述了国外关于螳螂的传说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根据这篇文章的内容,简要地向人介绍螳螂捕食的特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螳螂为了捕食而善于伪装,请根据文章内容说明它是怎样伪装的。(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六段引用古书记载和成语,揭示了生物界里的一种什么现象?(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对你有什么启发?(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小题。(7分)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口阚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20.选出和“放之山下”中的“之”意义不同的一项(    )(1分)

A.蔽林间窥之    B.稍出近之    C.然往来视之    D.计之

21.将“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译成现代汉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上文试概括驴“技”有哪些?(写出关键词)(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从这篇寓言中概括两个成语,写出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在心里试唱《西游记》的主题曲,回答24―26小题。(5分)

敢问路在何方

阎肃

你挑着担,

我牵着马。

迎来日出,         翻山涉水。

送走晚霞。        两肩霜花。

踏平坎坷成大道,  风雨雷电任叱咤,

斗罢艰险又出发,  一路豪歌向天涯。

一番番春秋冬夏,

一场场酸甜苦辣。

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24.你认为这首歌词中哪几句写得非常精彩?说说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这首歌的中心句是哪一句?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你的体会。(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谈谈这首歌词的写作特点。(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写作(60分)

逢喜事时,好心情给人幸福甜蜜;遇挑战时,好心情让人自信乐观。给自己一份好心情,生活中处处盛开艳丽的花朵;给别人一份好心情,让世界时时洒满明媚的阳光……

请以“好心情”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试题详情

2007年广东省实验区初中毕业考试模拟试卷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题设卷面书写附加分3分,得分计入总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0分。

卷面书写(3分)

在下面的答题中,请认真书写,做到字形端正、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如有书写错误需要修改,请不要乱涂,保持卷面整洁。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试题详情

2007年河北省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卷(一)

卷Ⅰ(选择题,共20分)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七年级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设卷面书写附加分3分。得分计入总分,但总分不能超过12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20分)

试题详情

2006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一模试卷

试题详情

2006-2007学年度临沂市郯城县下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