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离子

南京市第四中学       徐健

【教学思路分析】

1. 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离子符号和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等。这些内容是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兴趣的一个很好的素材,也为学生学好化学式和化合价打下了基础。

2.教学设计分析

离子的形成是本节课题的重点,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是为建立离子概念作铺垫。学习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时可让学生首先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进行猜想,然后呈现科学家通过假设、猜想的阶段,再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最后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感悟出核外电子的运动不同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课标中不要求学生会画,但要了解它的意义。利用教材上一些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让学生查找规律,找出元素的分类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离子的形成的过程, 在播放完氯化钠的形成的动画后,由几位学生来表演,扮演不同的元素的原子。然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的朋友,交友的目的是能让自己变成稳定结构。例如让钠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寻找朋友,找到氯原子,然后双方交换电子,手拉手变成好朋友等等。这样的活动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最后让学生自行设计图表进行归纳单质、化合物、元素、原子、分子、离子这些基本概念间的网络图,从而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动画片、课文插图等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增强学习的效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离子的形成。

教学难点:  离子的形成和核外电子排布的概念。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角色扮演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

引入新知

猜想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介绍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分析总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                           -→                -→

通过实验、分析和学生的表演掌握氯化钠的形成

了解离子、离子的分类、离子符号的含义

学生归纳出物质与其构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                      -→                   -→

 

文本框: 媒体教学过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教  学  意  图

【引入】课件呈现第三单元课题中的苯分子、硅原子图像

【设问】从这二幅图上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设问】那么,有没有其他可以构成物质的粒子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一种构成物质的粒子:离子。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你对原子结构有哪些认识?

 

 

【引入】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怎样在核外运动的呢?同学们可以进行猜想与假设。

 

 

 

 

 

 

 

【讲解】科学家在探索原子核外电子运动时,也经历了假设、猜想的阶段。

【图片】长冈、莱纳德、汤姆生、玻尔等的原子模型。

【讲解】最终科学家通过科学的手段、借助先进的仪器进行实验测定、检验而得到了结论。

【图片】书上图4-9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示意图

【讲解】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它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却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核外电子是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人们又把这种现象叫做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回答】     质子

试题详情

原子核  中子

原子

核外电子

【猜想与假设】

学生一:核外电子可能象九颗行星那样围绕着太阳沿着各自的轨道旋转。

学生二:核外电子也可能一个接一个地围绕着原子核旋转。

学生三:……

 

 

 

 

 

 

创设问题情景,从已有的知识切入,自然过渡到本课内容

 

 

 

 

 

 

 

 

 

 

 

 

 

 

 

 

 

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介绍】化学上把最外层是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的具有2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课件】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设问】我们知道元素种类分为稀有气体元素、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那么你能归纳出这些不同类型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有什么规律吗?

【课件】元素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最外层电子数

得失电子

金属元素

一般<4

易得

非金属元素

一般≥4

易失

稀有气体元素

8或2(He)

稳定

 

 

 

 

 

讨论、思考、总结

 

 

 

 

填左表

 

 

 

 

 

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

 

 

 

【演示实验】金属钠在氯气中反应生成氯化钠。

【设问】白烟是什么物质?

【投影】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设问】钠原子和氯原子通过怎样的变化可以变成稳定结构呢?

【边讲边板书】

三、离子的形成

试题详情

【板书】二、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

【播flash】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讲述】请每个小组取出老师发放的四张图片,他们分别是标有Na 、K、Cl、H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表演钠原子找朋友的游戏。

 

 

 

【边讲边板书】(手指着上述阴阳离子示意图)

试题详情

1.  带电的原子叫离子。

试题详情

2.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带负电荷的原子叫阴离子。

试题详情

3.  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不带电性的化合物。

【讲述】如钠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NaCl。

像氯化钠这样由阴、阳离子结合成的化合物还有很多。

【板书】

试题详情

4.离子的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钠离子的符号为:Na+

氯离子的符号为:Cl-

【板书】离子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右上角的+、-号表示电性,数字表示所带电荷数。

 

 

【课件】原子、离子的比较

 

原子

离子

不同点

结构稳定性

 

 

所显的电性

 

 

粒子符号

 

 

化学性质

 

 

相同点

 

联系

 

【设问】在课题2中我们学习了物质、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关系,今天我们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粒子--离子,你能归纳出物质与其构成的粒子之间的关系吗?

 

 

【设问】本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观察实验,描述实验现象,

 

 

 

 

 

感悟通过静电作用形成氯化钠的过程。

 

 

 

进一步感悟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原子在一群原子中寻找朋友,找到氯原子,然后双方交换电子,手拉手变成好朋友。

 

 

 

 

 

 

 

 

 

 

 

 

 

 

 

 

 

【练一练】写出镁离子、硫离子的符号。

 

 

 

 

 

 

 

 

 

 

 

 

 

【归纳】以图表的形式归纳出:元素、原子、分子、离子、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体验与收获】总结本课内容.

用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抽象内容直观化。

通过活泼的表演把枯燥、繁难的学习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学习用图表、化学用语归纳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进一步建立物质的微观概念。

资料链接:人民教育出版社  http://www.pep.com.cn

教学反思:

本节课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的猜想与假设、学习小组的讨论,使学生建立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观念,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利用课件优势,充分展现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使学生始终都处于“创造性”积极思维中,从而突出了教学重点,强化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通过学生扮演原子和电子、学习小组合作完成物质与元素、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关系图以及对其他小组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路与方法,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探究的学习精神,唤起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专家点评:

四中徐健老师执教的《离子》是在学生已掌握分子、原子、元素的概念,了解了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来学习离子的概念。本课内容比较抽象,教师着力于创设教学情景,使课堂学习显得生动活泼、内容饱满,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完成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加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元化教学目标的落实。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注重并充分利用了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与知识结构。教师用第三单元课题中的苯分子、硅原子图像帮助学生理解物质不仅可以由原子、分子构成,也可以由离子构成,这一点非常巧妙,教师因势利导很快自主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2)多媒体设计生动,呈现形式新颖,如长冈、莱纳德、汤姆生的原子模型,氯化钠形成的动画播放等非常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了学生学习性。

(3)精心设计情境,重视情感教育。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在播放完氯化钠的形成的动画后,由几位学生来表演,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活动中学习知识与技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而富有吸引力。(该课为南京市市级公开课)

点评人: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薛春兰

试题详情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