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东华实验中学2008―2009学年度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一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一、基础题
1、 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讥诮 剑鞘 悄然 俊俏 悬崖峭壁
B、恪守 咯血 胳膊 咯吱 一丘之貉
C、皈依 篮板 扳手 返回 坂上走丸
D、遏止 拜谒 喝彩 揭露 竭忠尽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深邃 两全齐美 休戚相关 隔阂
B、白皙 荒芜人烟 猝不及防 缱绻
C、气韵 朋比为奸 枉口拨舌 端详
D、遴选 供认不讳 投笔从戎 商榷
3、依次填入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父辈 下来的遗产,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
②逢到老王值班,每晚他总要绕着仓库 好几遍,生怕有个闪失。
③精神产品的生产不只是为了 ,更重要的还要讲求社会效益。
A、 流传 察看 营利 B、流传 查看 盈利
B、 留传 察看 盈利 D、留传 查看 营利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在这次“我们共同的地球”中学生书画比赛中,一幅名为《最后的呼吸》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特等奖。
B、 精明的商家早就意识到:中国加入WTO后,竞争必然加剧,一旦陷入被动后再临渊羡鱼,就为时已晚。
C、 早在30年代,萧老就因小说《梦之谷》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
D、 走进信息交流市场,各种信息便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
B、 前往韶山的游客中有上了年纪穿着毛式服装的老者,但也有很多带着孩子和摄像机的夫妻、大学生和中小学生。
C、 许多相声迷十分推崇郭德纲,因为不仅他基本功扎实,而且有一颗甘愿为底层百姓表演的热心。
D、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许多发达国家曾为此付出过社会伦理道德几乎崩溃的惨重代价。
书斋(凝石)
书斋,顾名思义,是读书的房间,同时也是藏书的地方,还是书写的地方。读书、藏书、书写是书斋的基本功能。后来,文物古玩的收藏和鉴赏常在这里进行,诗词歌赋和书法绘画乃至篆刻的切磋和研讨也常常在这里进行。书斋是以个人名义建立,以主人和密友为主体,进行文化艺术活动的中心。书斋姓“文”,所以别名称作“文房”。
早在春秋时期,与朝廷兴建的学校――“官学”不同,诸子百家大兴私人讲学之风,诸子家中的讲学之处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这应该就是书斋的雏形。汉代儒家学者和诗赋作家,均有自己的书斋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因此,可以说汉代是书斋兴起的时期。唐代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多元化的时期,文化艺术繁荣而发达,学术氛围也比较宽松。可以说盛唐是书斋成熟的时期,如杜甫在成都的“草堂”,就是典型的文人书斋。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书斋往往是民居中唯有的精神场所。它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以形成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
书斋有三大特点。一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做学问的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二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是书斋主人个性得以施展的空间。在这里,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进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书斋宜明朗、清净,不可太宽敞。明净可以使人心情舒畅、神气清爽,太宽敞便会损伤目力。窗外四壁,藤萝满墙,中间摆上松柏盆景,或剑兰一二盆。石阶周围种上青翠的芸香草。书斋中宜设长桌一张,放古砚一方,置笔筒一个,墙壁上挂古琴一把;书斋右边设一书架,书架上陈列《周易古占》等书及字帖画卷。人独坐于书斋之中,或对日吟诵,或秉烛夜读,于书斋里享受一份清福,从学问中得到一份快乐。
进入21世纪,人们对传统的兴趣在逐步衰减。有些人认为,作为传统文化标志的书斋也将被“读图时代”的电脑和网络所替代。然而,从文化发展的宏观趋势上看,在新的时代,书斋仍将成为现代社会持续存在的文化现象。随着社会发展带来的人们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必然促进精神文化生活品位的提高,这为书斋的普及提供了基础。
今天,历史传统和科技时尚在现代书斋已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书斋永远是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四、(23分)
15. 文中a、b、c、d四处细节描写,分别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请用四个词语概括)(4分)
16. 文章开头几段为什么要写“我”送儿子华安上小学一年级的情景?(6分)
17. 说说下面两个句子中加点的词可以换成括号内的词语吗?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1)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没入)一扇门,倏乎不见。
(2)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望)。
18. 文章第九段和第十六段是完全相同的,这种重复有没有必要?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六、(12分)
19.下面是《与世界联网》的部分歌词,试依据语境,展开合理想象,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4分)
想用泰山的朝霞装裱富土山的仲夏,
想用海南岛的椰风抚摸西伯利亚,
想用黄河的木桨溅起多瑙河的浪花,
① ,
……
与世界联网,西方有如神的油画,
② 。
21、为下面的报道拟一条标题(不超过12个字)。(4分)
日本东京大学信息基础中心和日立制作所的联合研究小组
七、作文(60分)
要求:1. 自拟题目。
2. 不少于800字。
3. 卷面工整。
一、 1、D(A、剑鞘 悬崖峭壁 qiào B、胳膊 咯吱 gē C、篮板 坂山走丸bǎn )
2、D(A、两全其美 B、荒无人烟 C、枉口拔舌)
3、D(“流传”指传下来或传播开,留传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查看”是检查、观察事物的情况的意思;“察看”是为了了解情况而细看的的意思。“营利”谋求利润;“盈利”获得利润。)
4、C(A、“深入浅出”指内容,不能指形式。B、“临渊羡鱼”比喻虽有欲望,却无实际行动,仍不能如愿以偿;此处使用不妥。D、“排山倒海”指的是气势, 不是数量多。)
5、D(应该是“自勉诗是人生的写照”,而不是“人生是自勉诗的写照”。B、前后分句没有转折关系,删去“但”,此外,“带着孩子和摄像机”不能修饰“大学生和中小学生”,可将顿号改为逗号,再在“大学生”前加上“还有不少”;C、语序不当)
二、 6.D(原文中交代“往往白天是课堂,晚上就成了读书的地方”。)
7.C(“永远存在”在原文找不到依据。)
8.A(B少了“常常”;C是有些人的观点,作者并不这么看;D“必然趋势”判断武断。)
三、 9.D(意:料想)
10.B(第①句是王义方赞赏员半千的话,不足以说明“胆识出众”。⑤是武则天知其名声。⑥是武则天对其赏赐)
11.D(“他被引见告别时的言行引起武则天的重视”误,武则天说:“久闻卿名”)
四、
12.(1)您在百姓有难时不能救助他们,却让一个县尉做到了对百姓有恩惠,您难道不惭愧吗?
(2)根据我的见解,以为不是这样。军队出战靠道义,好像下及时雨救助百姓。得到了天时,这叫做“天阵”。
13.(1)用了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牛羊归来、柴门深闭,寂静、清冷的山村日暮图景。(答出手法1分,点出景物1分,说明特点1分。)
(2)杜甫在诗中表达了自己怀念故园、思乡恋亲之情,以及人至迟暮,济世渺茫的悲凉之感。(点出“思乡”2分,点出“迟暮”2分。意合即可。)
14. 略
五、15 a 担心 b 眷恋 c 失落 d 内疚
16.答:我送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与题目“目送”相合;与下文中的两个场景形成对比,为后面的情感抒发作铺垫:因为华安上小学一年级时还“不断地回头”,还非常留恋母亲,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和母亲渐渐有了深深的隔膜。
17.(1)答:不可以换,因为“没入”强调消失,而“闪入”强调消失的速度非常快,这个词突出了母亲渴望多见一眼儿子的那种眷恋难舍的心情。
(2)答:不可以换,因为“瞥”强调很快地很随意地看一眼,而“望”则强调有意识地看。作为送别儿子的母亲,特别希望儿子能回头看一看,哪怕是很随意地看一下,但儿子没有回头一次,这个词表现了儿子对母亲的淡漠,流露出母亲的失落感。
18.答:(1)第九段是对目送儿子的三个场景的总结,表达了因儿子日渐长大、与“我”的距离越来越远、两颗心无法沟通而产生的失落和伤感之情;
(2)第十六段则是对目送父亲的三个场景的总结,表达了因父亲日渐衰老、告别人世而生发的悲痛和伤感之情;
(3)两个段落遥相呼应,使文章内容前后勾联:以“我”为中心,一边系着儿子,一边系着父亲,维系着三代人的,是浓浓的亲情。
(4)用反复的手法,一唱三叹,使抒发的情感更为浓郁深沉。
六、19、(1)想用丝绸之路的驼铃带走我的哈达 想用长城的青砖连接埃菲尔铁塔 想用长江的波浪亲吻撒哈拉的流沙 (2) 东方有天成的风华
20、④②③①
21、圆周率世界纪录诞生
七、参考高考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