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山东省日照一中高三阶段性测试

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所描述的运动中,可能存在的是  (     )

A.速度变化很大,加速度很小             B.速度变化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C.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D.速度越来越大,加速度越来越小

试题详情

2.运动小球在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1m,第2s内通过的位移为2m,在第3s内通过的位

移为3m,在第4s内通过的位移为4m,下面有关小球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试题详情

A.小球在这4s内的平均速度是2.5m/s

试题详情

B.小球在第3、第4两秒内的平均速度是3.5m/s

C.小球在3s末的瞬时速度是3m/s

D.小球在这4s内做的一定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试题详情

3.小球从空中由静止开始下落,与水平地面相碰后弹到空中某一高度,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已知g=10 m/s2,由图可知(     )

试题详情

A.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10 m/s2

B.小球初始位置距地面的高度为1 m

试题详情

C.小球能弹起的最大高度为0.75 m

D.小球在弹起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为10 m/s2

试题详情

4.在滑冰场上,甲、乙两小孩分别坐在滑冰板上,原来静止不动,在相互猛推一下后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板与冰面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已知甲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乙远,这是由于  (     )

A.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力小于乙推甲的力

B.在推的过程中,甲推乙的时间小于乙推甲的时间

C.在刚分开时,甲的初速度大于乙的初速度

D.在分开后,甲的加速度的大小小于乙的加速度的大小

试题详情

5. 用绳AC和BC吊起一重物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 若A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50 N,B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05 N,那么,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

试题详情

A.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时,AC、BC都不断,AC拉力比BC拉力大

B.当重物的重力为150 N时,AC、BC都不断,AC拉力比BC拉力小

C.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时,最终AC不断,BC断

D.当重物的重力为175 N时,最终AC、BC都会断

试题详情

6. 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A6kg,mB2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如图所示,现对A物体施加一水平向右的拉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g=10m/s2)

试题详情

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

B.当拉力F=30N时,A相对B滑动

C.当拉力F=16N时,B受A的摩擦力等于4N

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

试题详情

7.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小车车厢底部有一质量为m1的木块,木块和车厢通过一根轻质弹簧相连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在车厢的顶部用一根细线悬挂一质量为m2的小球.某段时间内发现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在这段时间内木块与车厢保持相对静止,如图所示.不计木块与车厢底部的摩擦力,则在这段时间内弹簧的形变为   (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伸长量为       B.压缩量为

试题详情

C.伸长量为         D.压缩量为

试题详情

8.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块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落,加速度是,下落H到B点后与一轻弹簧接触,又下落h后到达最低点C,在由A运动到C的过程中,空气阻力恒定,则(     )

试题详情

A.物块机械能守恒              

B.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试题详情

C.物块机械能减少

试题详情

D.物块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少

试题详情

9. 在升降机中挂一个弹簧秤, 下吊一个小球(如图), 当升降机静止时, 弹簧伸长4 cm. 当升降机运动时弹簧伸长2 cm, 若弹簧秤质量不计, 则升降机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以1 m/s的加速度下降        B.以4.9 m/s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试题详情

C.以1 m/s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D.以4.9 m/s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试题详情

10.如图所示,重物质量为1kg,动滑轮质量及摩擦不计,竖直向上拉绳子,使重物从静止开始以5m/s2的加速度上升,则拉力在第1s末的瞬时功率为(取g=10m/s2)(     )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A.75W      B.12.5W       C.37.5W        D.15W

试题详情

11.如图所示,A、B两球用劲度系数为k1的轻弹簧相连,B球用长为L的细线悬于O点,A球固定在O点正下方,且O、A间的距离恰为L,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1,现把A、B间的弹簧换成劲度系数为k2的轻弹簧,仍使系统平衡,此时绳子所受的拉力为F2,则F1与F2的大小关系为             (    )

试题详情

A.F1 < F2                      B.F1 > F2                

C.F1 = F2                      D.因k1、k2大小关系未知,故无法确定

试题详情

12.如图是某中学科技小组制作的利用太阳能驱动小车的装置.当太阳光照射到小车上方的光电板,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小车前进。若小车在平直的水泥路上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经过时间 t 前进距离 s,速度达到最大值 vm,设这一过程中电动机的功率恒为P,小车所受阻力恒为F,那么(     )

试题详情

A.这段时间内小车先加速运动,然后匀速运动

B.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 Pt

试题详情

C.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

试题详情

D.这段时间内电动机所做的功为FS+

试题详情

二、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共1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相应的横线上或按题目要求作答.)

13.利用如下图装置做探索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所用的钩码每只的质量30g。实验中,先测出不挂钩码时弹簧的自然长度,再将5个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下端,稳定后依次测出相应的弹簧总长度,将数据填在表中。(弹力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取g=10m/s2)

记录数据组

1

2

3

4

5

6

钩码总质量(g)

0

30

60

90

120

150

弹簧总长(cm)

试题详情

6.00

试题详情

7.11

试题详情

8.20

试题详情

9.31

试题详情

10.40

试题详情

11.52

(1).在右边坐标系中作出弹簧弹力大小F跟弹簧总长度L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线。

试题详情

(2).由图线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试题详情

14.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若重物质量为0.50kg,选择好的纸带如图,已知相邻两点时间间隔为0.02s(OA之间还有一些点未画出),长度单位是cm,g取9.8m/s2。则打点计时器打下点B时,重物的速度vB=________m/s;从起点O到打下点B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小量ΔEP=_______J,动能的增加量ΔEK=__________J。(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三、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15.质量为m=2kg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对物体施F=20N的作用力,方向与水平成θ=370(sin370=0.6)斜向上,如图所示,物体运动4s后撤去力F到物体再停止时,求整个过程物体通过的总路程是多少?(g=10m/s2

试题详情

试题详情

16.将小球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在不计空气阻力的理想状况下,小球将上升到某一最大高度.由于有空气阻力,小球实际上升的最大高度只有该理想高度的80%.设空气阻力大小恒定,若忽略小球与地面碰撞过程中机械能的损失,求小球在空中运动的总路程.

试题详情

17.如图所示,许多工厂的流水线上安装有传送带,用传送带传送工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传送带以恒定的速率运送质量为的工件,工件在A位置放到传送带上,它的初速度忽略不计.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传送带与水平方向夹角是,传送带A B之间长度是.每当前一个工件在传送带上停止相对滑动时,后一个工件立即放到传送带上,取求:

试题详情

(1)工件放到传送带后经多长时间停止相对滑动;

(2)传送带上相对传送带静止的相邻两个工件间的距离;

(3)每个工件与传送带之间由于摩擦产生的内能.

试题详情

18.如图所示,是建筑工地常用的一种“深坑打夯机”,工作时,电动机带动两个紧压夯

杆的滚轮匀速转动可将夯杆从深为h的坑中提上来。当两个滚轮与夯杆分开时,夯杆被

释放,最后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回深坑,夯实坑底。之后,两个滚轮再次压紧,夯

杆再次被提上来,如此周而复始工作。已知两个滚轮边缘的线速度v恒为5m/s,每个滚

试题详情

轮对夯杆的正压力FN=2×104N,滚轮与夯杆间的动摩擦因数=0.3,夯杆质量m=1×

试题详情

103kg,坑深h=4.8m,假定在打夯过程中坑的深度变化不大,且夯杆底端升到坑口时,速

度恰好为零,取g=10m/s2.求:

试题详情

(1)夯杆上升过程被滚轮释放时,夯杆底端离坑底的高度;

(2)打夯周期;

(3)在一个打夯周期内电动机对夯杆所做的功。

试题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