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李光  作于 2006年4月3日 

 

--------------------------------------------------------------------------------

 

  2006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准答题卡表头及答题纸密封线内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

   2.第1卷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Ⅱ卷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纸上,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书写不能超出横线或方格,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卡面和答题纸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语 文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1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1卷(选择题 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精粹 美仑美奂 出奇制胜 震聋发聩

   B.诀窍 戴罪立功 各行其事 察颜观色

   C.切蹉 仗义执言 不落窠臼 鼎立相助

   D.追溯 旁征博引 高屋建瓴 欲盖弥彰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青少年近视趋于低龄化,近视率平均达40%。照明协会专家指出光污染已经成为导致青少年视力下降的最主要因素,并提醒青少年一定要未雨绸缪。

   B.被誉为“华夏民居第――宅”和“山西紫禁城”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璀璨夺目的“三雕”――砖雕、木雕和石雕艺术精品。

   C.中国传统水墨画因在材料和技法上的与众不同,在世界画坛独树一帜;然而,古人的巨大成就也成了挡在后辈面前的高峰。正因为如此,今人才另辟蹊径创造出了抽象性、实验性的水墨画。

   D.著名导演李安凭借一部《断臂山》获得78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配乐、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一个华人导演能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电影节上获此殊荣,真是匪夷所思。

试题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北京时间2005年7月4日13时52分,“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的铜质撞击器,准确地撞击了坦普尔1号彗星,撞击过程持续了3.7秒。

   撞击器重370千克,合49%的铜和24%的铝,上面布满铜钉。所以选用“铜炮弹”,一方面是彗星本身不含铜、铝元素,撞击后科学家能够较容易地区分、检测出哪些元素是彗星的进发物,哪些是撞击器的;另一方面,“铜弹”比较重,动量、能量大,撞击威力也更大。

试题详情

   “深度撞击”为什么选中坦普尔1号彗星?这颗彗星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围绕太阳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彗核自转周期约42小时。科学家初步探测,这颗彗星的彗核相当小,直径约6.5千米。坦普尔1号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地球构成的黄道平面非常接近,这使它有段时间和地球很接近,这段时间是“深度撞击”探测器能经过较短距离“捕获”它的最佳时机。不过这段“很接近”的距离也要离地球1.3亿千米,因而撞击不会对地球构成危险。

   “深度撞击”探测行动,产生了新的科学成果。

   通过分析探测器传回的数据与照片发现,“深度撞击”的撞击器以25度的倾角、每秒10千米的速度轰击坦普尔1号的彗核表面后,使覆盖在彗核表面的细粉状碎屑以每秒5千米的速度腾起,形成一片云雾。这些碎屑的颗粒比细沙还小,只相当于滑石粉,这说明彗核不像人们原先认为的那样是个“大冰坨”。项目科学家彼得?舒尔茨说,彗核表层物质如此细小,说明它在漫长的大空旅程中没有受到大的外界扰动。这些细粉中含有水、二氧化碳和简单有机物,其中水的含量大大少于原先的猜测。

   美宇航局的“雨燕”天文卫星也探测到,“深度撞击”激起的细粉状物质可能有数十万吨之多,在太空中绵延数千公里,直达彗发层。现在这些细粉状物质被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轰击,放射出X 射线。不过,这些细粉构成的云雾也使科学家无法准确观测撞击后形成的坑,目前只能猜测这个坑直径大概有50至250米,深度大于50米

   科学家还说,“深度撞击”探测器在撞击前后拍摄了约4500张照片,成为重要的科学信息来源。其中效果最好的一张照片分辨率达到4米,比此前彗星探测项目所得照片好10倍。

试题详情

   5.下列关于“‘深度撞击’探测行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深度撞击”探测器释放的铜质撞击器,准确地撞击坦普尔1号彗星。

   B.“铜炮弹”以25度的倾角、每秒10千米的速度轰击坦普尔1号彗星彗核表面。

   C.坦普尔1号的轨道与地球轨道有段时间很接近,这是探测器“捕获”它的最佳时机。

   D.检测彗星迸发物以了解彗星表面物质的成分,是“深度撞击”的目的之一。

试题详情

   6.下列不属于“‘深度撞击’行动”产生的“新的科学成果”的一项是

   A.彗核表面覆盖的物质是颗粒比细沙还小的细粉状碎屑。

   B.彗核表面覆盖的物质中,水的含量比原先猜测要少得多。

   C.腾起的细粉状物质被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轰击,能放射出X射线。

   D.撞击后会在彗核表面形成直径大概有50至250米,深度大于50米的坑。

试题详情

   三、(9分,每小题3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 致:获得

   B.庄土,当老其才 老:尊敬

   C.遣人许以割地,稽延数日 稽:拖延

   D.成祖颔之 颔:首肯

试题详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太祖喜其举止端整 ②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B.①而陈碹以战舰降燕 ②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C.①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D.①国家大政事辄咨之 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试题详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孝孺聪敏有学问,言谈举止庄重,很得明太祖的赏识,但两次被荐入朝,太祖并没有急于用他。

   B.明惠帝很倚重方孝孺,读书有疑难就请他讲解;朝会时臣子进奏需当堂答复的,有时就让他在御座边直接批复。

   C.燕王起兵作乱,方孝孺不仅起草了讨伐燕兵的檄文,还在军事上出谋划策,并做好了为国献身的准备。

   D.方孝孺忠贞有气节,当时的读书人都以他为榜样,因而姚广孝认为杀了方孝孺,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20分)

  

   四、(23分)

试题详情

   14.“为只蟋蟀,他清泪纵横;而一只蝈蝈,就令他热血澎湃”,这说明梧桐具有怎样的心性?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

  

  

试题详情

   15.“音乐是梧桐的全部生命”,文中是如何具体表现的?请根据文意分点概述。(8分)

   答:

  

  

试题详情

   16.文中写“秋叶凋零”的一段,能否具体描写梧桐落叶的声音?为什么?(4分)

   答:

  

  

试题详情

   i7.“梧桐的不幸,却成了我的大幸”,而“我”的存在对于梧桐而言究竟是幸还是不幸呢?请根据文意说出理由。(6分)

   答:

   六、(15分)

   凡根据要求提取下面一段话的主要信息,写出六个关键词(可以是短语)。(6分)

   由于司马迁认识到了,历史终归是“人”的历史,不是“天”的意志史,于是以“绍圣《春秋》”为使命的司马迁抛弃了孔子既定的历史纪年法――编年体,而改用纪传体。这决不是―个技术问题,而是观念问题。他对那冰冷的历史巨轮投以轻蔑的―哂,然后满怀慈悲地去关心轮子下的那些泣血的生灵:从而,我们看到,一代一代的人物以及他们对历史必然性的反抗,对自身命运的体认,构成了《史记》的主色调。史学成了人学,必然性成了戏剧性,逻辑的链条崩溃了,生命的热血喷涌而出……

   (1)历史纪年法的史学观:

   (2)人学的史学观:

试题详情

   19.仿照下面的格式,换一个陈述对象,写一组句子。(5分)

   时间是变化的财富。

   时钟计量它,

   却只显变化没有财富。

试题详情

   20.请在下面故事结尾处代心理学家写一句议论性的话,揭示这个故事给人的启迪。(不超过30个字)(4分)

   波尔卡市幼儿园的新址在一条繁忙的高速公路旁,幼儿园的新操场又宽敞又平坦,还安装了很多吸引孩子们的游艺设施。但户外活动时间里,小朋友们宁可挤在楼道里,也不肯到操场的草坪上去玩。尽管操场跟高速公路之间隔着一段不近的距离,但公路上呼啸而过的汽车还是让小家伙们紧张不安,无论老师怎么哄也没有用。

   心理学家给园长出了个主意,建议园长在操场四周围上金属网做的栅栏。自从有了栅栏,小朋友们一个接一个地跑到草坪上尽情地玩了起来。心理学家说:“

   。”

   七、(60分)

试题详情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盂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请以“人生路上的小门”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但不要写成诗歌或剧本。

  

  

  

  

  

  

  

  

  

  

  

  

  

  

  

  

  

  

  

  

  

  

  

  

  

  

  

  

  

  

  

  

  

  

  

  

   2006年南通市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

试题详情

   1.B(A项,qi一kai; C项,mo一mu;D项,xun―xun)

   2.D(A项,仑一轮 震一振; B项,事一是 颜一言; C项,蹉一磋 立一力)

   3.C(A项,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此处不合语境。B项,卓尔不群:优秀卓越,超出常人。此处使用对象错误。D项,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像的。此处不适用)

   4.D(A项,“坚韧意志”不能与“提高”搭配;B项“站在”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小康”后加“的高度”;C项,“第二”与“首富”矛盾)

   5.C(不是轨道很接近,是彗星和地球在一段时间里很接近)

   6.D(撞击形成的坑目前尚无法准确观测,就此还没有形成研究成果)

   7.B(A“细粉状碎屑”只是彗核表面覆盖物;C原文是“可能数十万吨之多”;D还有“探测器传回的数据”等)

   三、

   8.B(老:用到年老退休)

   9.B(均为转折连词。A代词“他”;语气副词。C连词“来”;介词“因”。D代词“他”;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10.D(“杀了方孝孺,天下就没有读书人了”的说法有误)

   四、

   11.(1)成年后(或长大了)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长”1分;“门下”1分;“出其下”1分)

   (2)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临幸(或“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或”1分;“他幸”1分;“图”1分)

   (3)明成祖走下坐榻,劝导(方孝孺)说:“先生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降榻”1分;“劳”1分;“法”1分) ’

   12.参考答案:(1)“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说“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1分)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2分)(意思对即可)

   (2)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画出西南四五峰”。(2分)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之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倘若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3分)(意思对即可)

   13.(1)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审问之 明辨之

   (4)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6分,每空一分)

   五、

   14.梧桐心自灵通,爱恨悲欢情感丰富,具有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2分)运用典型细节,能够具体生动地表现梧桐被丰富美妙的音乐所深深吸引的情形。(2分)

   15.①梧桐有着音乐天赋,对万籁的取纳造就了他非凡才思和浪漫情怀;②桐木制作为琴,琴声可演绎人间爱恨悲欢,千般情感;③即使不为琴,无论后来做了什么,其性未改,其质未变,其爱乐的身体和灵魂不死;④投人火中的碎片,照样发出烈烈的绝响。(答到一点即给2分)

   16.不能。因为①梧桐是“取纳万籁”的主体,而“雨声”等是取纳的对象,写进梧桐落叶的声音会混淆取纳的主客体关系;(2分)②此处如果写落叶的声音,与本段重点表现梧桐的襟怀不吻合,与全文激越的抒情基调不协调。(2分)(若有学生认为可以,只要言之成理也给分,但要兼顾文章的基调和构思两个方面来陈述理由)

   17.幸。①我深知音乐是梧桐的灵魂和生命,是它的知音;(2分)②尽管“丝弦已失”,制成书桌,我却能识此木,与其声气相通;(2分)③我不仅理解梧桐爱乐的天性,还追慕它的执著精神和至高境界。(2分)

   六、

   18.(1)冰冷 必然性(或“历史必然性”) 逻辑 (2)慈悲 戏剧性 生灵(或“命运”或“生命的热血”)(每点1分)

   19.示例一:蝙蝠是探测的精灵,雷达复制它,却只能探测难比精灵。

   示例二:鲜花是美丽的仙子,绢花仿照它,却徒有美丽难称仙子。

   示例三:人类的说话是发出声音的智慧,鹦鹉学舌,却只有声音而没有智慧。

   (一、三句各2分,第二句1分)

   20.答案应从“设置栅栏”的角度思考,意思对即可。

   示例一:有时严格而清晰的界限反而能给人更多的安全感。(从正面说)

   示例二:过分开放的空间有时反而会让人无所适从。(从反面说)

   七、

   21.(略)(参照2005年江苏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方孝孺,字希直,又字希古,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很机警敏捷,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的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常常把阐明王道、获得天下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洪武十五年,因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

   到惠帝即皇帝位,征召他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升调他做侍讲学士,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都要向他询问。惠帝喜欢读书,每当碰上疑难,就召见他让他讲解。官员们上朝讨论事情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座位前拟写批复。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

   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征集四方军队。方孝孺说:“事情紧急了。马上派人答应他们割让土地,拖延几天,等待东南方向征募的军队逐渐集结。北方的军队不擅长使用船只打仗,在长江上决战,胜败也许还不知道呢。”皇帝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陈碹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那时是六月乙卯这一天。皇帝对此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它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守住京城来等待救兵,假如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捉拿关进监狱。

   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被召到宫中后,他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塌,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回头让手下的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投到地下,又哭又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以(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砍下他的头。方孝孺慷慨赴死,时年四十六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