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烟台市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
化 学 试 题
同学们好:
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你的收获一定很多。请你仔细审题,认真答卷,将你的收获展示出来。
本试题分Ⅰ卷和Ⅱ卷两部分,Ⅰ卷为选择题。Ⅱ卷为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可能用到的信息――元素周期表(部分)
族
周期
ⅠA
0
1
1 H
氢
1
2 He
氦
4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3 Li
锂
7
4 Be
铍
9
5 B
硼
11
碳
12
7 N
氮
14
8 O
氧
16
氟
19
10 Ne
氖
20
3
11 Na
钠
23
12 Mg
镁
24
13 Al
铝
27
14 Si
硅
28
15 P
磷
31
16 S
硫
32
17 Cl
氯
35 . 5
18 Ar
氩
40
ⅢB
ⅣB
ⅤB
ⅥB
ⅦB
Ⅷ
ⅠB
ⅡB
4
19 K
钾
39
20 Ca
钙
40
21 Sc
钪
45
22 Ti
钛
48
23 V
钒
51
24 Cr
铬
52
25 Mn
锰
55
26 Fe
铁
56
27 Co
钴
59
28 Ni
镍
59
29 Cu
铜
64
30 Zn
锌
65
31 Ga
镓
70
32 Ge
锗
73
33 As
砷
75
34 Se
硒
79
35 Br
溴
80
36 Kr
氪
84
Ⅰ 卷(选择题,共30分)
注意事项:
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它答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和Ⅱ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根据你所学过的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请往菜里加点盐”中的“盐”特指食盐――NaCl
(B)体温表中的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
(C)食品工业中,发酵粉的主要成份是小苏打――Na2CO3
(D)生活中常用的铁制品都是铁的合金
2.2007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A)水是一种最常见的溶剂,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杂质
(B)水中Ca2+、Mg2+的增多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含汞、镉、铅的电池会造成水和土壤的污染,所以应倡导废旧电池的统一回收处理
3.净化水的方法有: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 (D)①③④
4.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个数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变化
(D)在化学变化中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5.淀粉酶可以将人体不能直接吸收的淀粉转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下图是淀粉酶对淀粉作用过程的示意图。对该过程的表述错误的是
(A)酶起催化作用 (B)是物理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酶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6.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制O2 (B)过滤 (C)加药品 (D)除去CO中的CO2
7.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
(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8.用氯化钠配制l
(A)①②③④ (B)⑤②④①
(C)①③⑤②④① (D)①③⑥⑤②④①
9.世界卫生组织将某氧化物RO2列为A级高效安全灭菌消毒剂,它在食品保鲜、饮用水消毒等方面有着广泛应用。实验测得该氧化物中R与O的质量比为
(A)CO2 (B)C1O2
(C)S O2
(D)
10.有下列四种实验设计及操作,实验过程中其现象不足以说明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的是
(A) (B) (C) (D)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向世界传递着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为儿童安全考虑,有一种“福娃”的外用材料为纯羊毛线,内充物为无毒的聚酯纤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羊毛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
(B) 聚酯纤维是天然材料
(C) 这种“福娃”不宜用碱性强的洗涤剂清洗
(D)可以用燃烧的方法区分羊毛和聚酯纤维
12.根据维生素C能够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用
右图所示的实验可以测定出苹果汁和橙汁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
对多少。要得出正确结论,实验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控制的条件是
(A)烧杯中溶液的体积
(B)两个胶头滴管滴出的每滴果汁的体积
(C)烧杯中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
(D)胶头滴管滴出的果汁的滴数
13.右图表示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M、N都不是易溶物质
(C)P点表示t℃时M、N的溶解度相等
(D)阴影处M、N均为饱和溶液
14.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生成白色粉末
(B)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C)加热试管里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成白色粉末,在试管口部有液滴出现
(D))蜡烛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5.下列事实中,能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的是
(A)铁的年产量比铜高 (B)铁桶不能用来盛装农药波尔多液
(C)铁的硬度比铜大 (D)相同条件下,铁比铜更易被腐蚀
16.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与碱的反应
(C)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D)碱性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呈碱性
17.右图是某同学鉴别NH4HCO3、NH
三种化肥的过程,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A)甲:熟石灰; 乙:稀盐酸
(B)甲:水; 乙:氢氧化钠溶液
(C)甲:氢氧化钠溶液;乙:水
(D)甲:稀盐酸; 乙:氯化钠溶液
18.化学实验中有一种加热方式叫“热水浴”。针对这种加热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三脚架上应该垫上石棉网
(B)试管内试剂受热比较均匀(和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相比)
(C)如果试管中为饱和的石灰水,加热后试管中出现浑浊
(D)如果试管中盛有硬度较大的硬水,长时间加热不会有任何变化
19.甲、乙两工厂的生产污水中各含有下列五种离子中的三种(两厂含有一种相同的离子):H+、Cu2+、K+、NO3―、0H一。若两厂单独排放都会造成严重的污染。若将两厂的污水按一定比例混合,沉淀后污水会变成只含一种溶质的无色澄清溶液,此溶质可做化肥。下列关于污水的分析,正确的是
(A)OH一和Cu2+来自同一工厂 (B)Cu2+和K+来自同一工厂
(C)K+和OH一来自同一工厂 (D)H+ 和K+ 来自同一工厂
20.已知钠、钾都是活泼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对应的碱。将一定质量的钠、钾分别投入质量相等的足量的纯水中,产生氢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a表示钠与水反应的图象,曲线b表示钾与水反应的图象
(B)参加反应的钠的质量大于钾的质量
(C)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相等
(I))反应后Na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KOH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Ⅱ 卷(非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答卷前先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三、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共31分)
21.(5分)下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铅笔示意图。
(1)在组成铅笔的各种材料中,能导电的是 ,含有有机物的是 ,
燃烧时产物中有二氧化碳的是 。(每空只要求填一种,填序号)
(2)上图中④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铝。将一小片该金属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2.(5分)下面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图中粒子共能表示 种元素。A所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周期。
(2)图中表示的阳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表示的阴离子是 (用离子符号表示),二者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23.(3分)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会发生如下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可用下图表示:
(1)图乙所示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反应;
(2)D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写出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4.(5分)自然界有一种“雷雨发庄稼”的现象,即在雷雨过后,植物生长得更好。下面一段短文就是叙述雷雨中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变化过程:①空气中的N2在放电条件下与O2直接化合生成元色且不溶于水的一氧化氮气体;②一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略大,不稳定,常温下就易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③二氧化氮气体有毒,易与水反应生成硝酸(HNO3)和一氧化氮;④生成的硝酸随雨水淋洒到大地上,同土壤中的矿物相互作用,生成可溶于水的硝酸盐。
请填写下列空白:
(1)上述短文中,描述二氧化氮化学性质的是 (填序号)。
(2)实验室制取一氧化氮时,下列收集方法不适宜的是 。
A.向上排空气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排水收集法
(3)写出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在此反应中发生的变化是 。
A.不变 B.仅升高 C.仅降低 D.既有升高又有降低
(4)“雷雨发庄稼”,植物生长得更好的原因是
25.(4分)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6.(9分)烟台是美丽的海滨城市,有较长的海岸线,海洋资源十分丰富。以下是我市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1)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海水经 结晶可获得粗盐。
(2)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氯化钙等杂质。将粗盐溶于水,然后再进行如下操作即可得到较纯的氯化钠:①过滤;②加过量的NaOH溶液;③加适量的盐酸;④加过量的Na2CO3溶液;⑤加过量的BaCl2溶液。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3)从晒盐后的卤水中提取重要金属镁。提取镁的步骤如下:
提取Mg的过程中,试剂A最好选用 (从我市有丰富的石灰石资源考虑),试剂B选用 。电解无水MgCl2的过程中 能转化为 能。
(4)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依次通人氨气、二氧化碳,析出碳酸氢钠晶体,加热碳酸氢钠晶体可制得纯碱。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
四、简答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1分)
27.(3分)人们为揭示原子结构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类似“西瓜”的原子模型;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又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①大多数a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②一小部分a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③有极少数a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分析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 ;
(2)现象②: ;
(3)现象③: 。
28.(4分)某兴趣小组围绕着“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进行探究,记录的现象和数据如下表所示:
H2体积分数(%)
5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空气体积分数(%)
9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点燃时现象
不燃不爆
弱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强爆炸
弱爆炸
安静燃烧
安静燃烧
(1)根据上述实验事实,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教材“单元探究活动”中提到: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点燃,如果发出“噗”的声音,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纯净。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分析“氢气已纯净”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
(3)近年来煤矿瓦斯爆炸事故频发(主要是甲烷气体燃烧爆炸)。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可
以预防瓦斯爆炸事故?
。(答出两条即可)
29.(4分)过去教材中实验室制氧气,常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装置如图所示,从预热到收集满一瓶(250mL)氧气大约需8~10分钟,从反应后剩余的固体中回收二氧化锰比较困难,曾有同学去闻自己收集到的氧气,想找找吸氧的感觉,结果却闻到刺激性气味(少量氯酸钾发生副反应生成有毒的氯气)。
现行教材已改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你认为这样做的优点都有哪些?
(1) ;(2) ;
(3) ;(4) 。
五、实验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17分)
30.(6分)根据下图装置填空: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3)若用A装置完成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则A装置应如何改进?
。
31.(4分)国家环保总局已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废液缸中,甲班废液呈红色,乙班废液呈蓝色。
(1)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甲班废液含有
;乙班废液中含有 。
(2)目前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甲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 ;
你建议如何处理甲班的废液? 。
32.(7分)某实验小组的四位同学在探究碱的性质时发现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可溶性碱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他们想进一步探究:不溶性的氢氧化镁是否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为此,他们将适量的氢氧化镁加入到盛有热水的烧杯中搅拌,然后向浑浊的液体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酚酞试液变红,可是过一会儿红色又消失了。四位同学依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分别对上述酚酞试液变红、红色又消失的原因作了如下猜想:
小明:可能是个偶然现象。
小东:可能是浑浊液体中的固体氢氧化镁使酚酞试液变红,氢氧化镁沉降后溶液就变无色了。
小花:可能是酚酞试液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红色消失;也可能是氢氧化镁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小红:可能是在热水中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大,溶液中OH一离子较多,使酚酞试液变红;过一会儿温度降低,氢氧化镁的溶解度减小,溶液中OH一离子变少,酚酞试液又变无色。
(1)对小明猜想“是个偶然现象”,四位同学都认为可以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排除偶然现象。他们的方法是: 。
(2)小花认为小东的猜想不正确,她从碱使酚酞试液变色的原因上给予了否定:
。
(3)四位同学讨论后认为要验证小花的猜想,还需做如下实验,你知道其实验的目的吗?
实验步骤
设计目的
将氢氧化镁加入到热水中搅拌,滴入酚酞试液,并在上方滴一些植物油。
(4)对小红的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多种实验方案进行证明。请你写出其中一种。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相应结果或结论
六、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11分)
33.(5分)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每天需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蛋白质的代谢产物主要是尿素[CO(NH2)2]。若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经体内新陈代谢后完全转化为尿素排出体外,每人每天相当于排出尿素
(1)
(2)已知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平均质量分数为16%,则每人每天至少应从食物里摄取的蛋白质为多少克?
(3)请你根据下表中几种常见食物的蛋白质含量,计算出每天至少应摄入多少克下列食物才能满足你对蛋白质的需求(可以只摄取一种食物,也可同时摄取几种食物)。
食物
白面
鸡蛋
瘦猪肉
牛奶
蛋白质含量
10%
14%
20%
3%
34.(6分)工业上“侯氏”制碱法制得的纯碱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化验员对每批刚生产出的纯碱产品都要进行检测,标示出各种成分的含量后投放市场。在实验室中取
(1)请你根据图甲提供的信息,在图乙的坐标系中画出检测过程中产生CO2的质量随滴加盐酸质量的变化曲线(注意标明二氧化碳、盐酸质量的相应数值)。
(2)计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