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2008级学生学业质量调研抽测试卷(第三次)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共30分)

一、(大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愿    缺毋滥    死不屈    折不弯    为玉碎

    B.谍    挑拨离    亲密无    黑白相    接经验

    C.匀    心如意    孤道寡    啧啧奇    拍手

    D.面    机行事    貌堂堂    吉人天    时而动

试题详情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震撼   佼佼者   关怀备至   层峦叠障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B.雾凇   金刚岩   门廷若市   锲而不舍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C.奥秘   执牛耳   感慨系之   力能扛鼎   城门失火,泱及池鱼

    D.即使   荧光屏   戛然而止   寓庄于谐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试题详情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07年10月15日上午9时,万众瞩目的中共十七大在人民大会堂胜利召开。会上,代表们纷纷献计献策,使人民大会堂成了真正的“群言堂”。

    B.第49届世乒赛团体赛女团1/4决赛正式打响,张怡宁头两局获胜,第三局却遭到罗马尼亚队小将萨马拉的反戈一击,丢掉一局,着实让人吃惊。 

    C.站在春天的日子里,回看刚刚经历的50年一遇的南方大雪灾,一件件感人事儿耳濡目染着我们,给了我们太大的震撼。  

D.日前,美军在其“猎星”行动中使用一枚“标准3型”导弹,在距离地球表面208公里处,成功击中一颗失控卫星。此举打破了世界的宁静,俄罗斯认为,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必须阻止美国将军事行动之手伸向太空!   

试题详情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根据原文,下列对“和谐社会”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和谐社会是指由相当数量的人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的生活共同体,这种群体按照一定的规范发生相互联系,并具有结构性。

    B.和谐社会是说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如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都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

    C.和谐社会是一种整体思考问题的观点,它要求运用多种手段,统筹各种社会资源,综合解决社会协调发展的问题。

    D.和谐社会是指社会的特性之一――结构性呈协调发展的趋势,结构性越是优越社会就越和谐,结构性不够完善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就越多。

试题详情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提出“和谐社会”问题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我国社会转型正面临关键的临界点,即进入了社会发展的矛盾凸显时期,也是社会失调时期。

    B.这几十年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但不是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时期。我们的主要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而忽略了各种社会问题。

    C.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并在社会结构最薄弱的环节中释放出来。

    D.有的人在GDP崇拜下,只讲效率而忽视了公平,使社会问题有积压、增多的趋势,形成了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使社会运行不顺畅。

试题详情

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翁为人倜傥奇伟            倜傥:清廉

B、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      致:情趣

C、五、六年,始尽酬其直      直:通“值”,价钱

D、一日,家君坐堂中        宴:安闲

试题详情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曾孙某逋官物粥于人           勇气闻于诸侯

B、先以为吾父亲酒体,敢尝酒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岁苦旱独收                   余亦悔其随之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岁一至而已                   府吏默无声,拜还入户

试题详情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美堂始为归有光妻子的曾祖父王致谦所建,当时的杨守陟太史为之作了一篇“记”,因而本文以“后记”为名。

B、作者在买此堂之前,昆山县人争着用买房之害劝阻,归有光以孙叔敖请封于寝之丘、韩献子主张迁都新田的故事作理由相告,却招致众人的嘲笑。

C、作者笔下的妻子温淑贤良,忍辱负重,能识大体,她的理解与慰藉成为归有光失意时最重要的精神支撑。

D、本文运用了托物抒情的手法,在平实朴素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深沉真挚的情感,其风格与《项脊轩志》相近。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试题详情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4.作者在文章第③段描写窗外景色的用意是什么?(6分)

答:                                                                 

                                                                                     

试题详情

15.古人挚爱“窗”这个意象的原因有哪些?请分条概括。(6分)

答:                                                                 

                                                                           

试题详情

16.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4分)

   (1)在现代人眼中,窗不过是一个与钢筋混凝土没有任何分别的稀松平常的建筑构件。

答:                                                                 

                                                                            

   (2)我站在窗前,贪婪的注视着天边的那最后一抹晚霞,它燃烧将尽了……

答:                                                                 

                                                                           

试题详情

17.文章以王老师听《牡丹亭》结尾,对表现主旨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试题详情

20.假如以“知难行易 \知易行难 ”为辩题展开辩论,请针对正方辩词中的某一点为反方写出辩词(不超过70字)。(3分)

正方(知难行易)辩词:“知”是“行”的认识、概括和总结,是长期艰苦探索的结

果。我们一旦掌握了“行”的知识和方法,“行”起来必然如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因而“知”比“行”显得更难。

反方(知易行难)辩词:                                                     

                                                                           

我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20080419

试题详情

21.2007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作了一次即席演讲,其中讲到: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希望同学们经常地仰望天空,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世界和国家命运的人。请以“我仰望星空”开头,续写下面这首诗的三、四节。每行语句不与第一、二节完全重复,句式基本对应,大体押韵。(6分)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4,6

2.D[A、障――嶂 B、廷――庭  C、泱――殃]

 3.A(A.“群言堂”指能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工作作风,也指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B.用错对象,“反戈一击”指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不是“反击”;C.“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可直接作谓语,但不能接宾语;D.望文生义,“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4.D(A成分残缺,应为“缓解了……状况”B词序不当,应为“一个婴儿的拳头大小的头骨”C关联词误用,“因而”应为“因为”)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A(表述的不是和谐社会的特点而是社会的特点。)

6.C(原文“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是解释社会风险时假设的后果,与题干无关。)

7.C(“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临界点时期,所以它的作用不是避免矛盾产生,而是纠正已经有的偏差,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使社会回到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8.A  9.D  10.C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10分)(1)我听了这话,本来已经很感伤,然而也在内心喜爱这所住处的幽静,可以凭借它来躲避尘世的喧嚣。(得分点:固  恻然  其  闲静  俗嚣)(5分)

   (2)当时芍药花正盛开,我妻子备下酒菜慰劳我。我对她说:“你难道没有什么遗憾吗?”(得分点:具  问劳  恨  “得无”句式)(5分)

12.(6分)(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3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3.(每空1分,共6分,有1个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王维      

(2)百年孤独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6分)(1)渲染出冬天傍晚幽远宁静清凉寂寥的气氛。

   (2)衬托出作者热爱自然渴望亲近自然的情怀。

   (3)为下文的联想作铺垫与后文再次描写窗外景色相呼应。[每点2分,其中加点词语答出任意一个(一组)即可 ] 

15.(6分)(1)“窗”是古人爱美、创造美的一种方式。

   (2)“商”含有无尽的情韵与内涵。

   (3)古人通过“窗”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每点2分,如照抄原句给1分)

16.(4分)(1)现代人不过把窗看作通风换气的建筑构件,不像古人把窗当作亲近自然的通道。(2分,只要答出“窗”对现代人和古人的不同作用即可)

   (2)既表达了作者渴望融入自然的情怀,也表达了对自然离现代人越来越远的惋惜、无奈与遗憾。(2分:一句1分,其中加点词语答出任意一个即可)

17.(6分)(1)以杜丽娘的唱词衬托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眷恋。(2分)

   (2)以王老师爱听《牡丹亭》,表现了现代人虽渴望自然却远离自然的矛盾内心(3分),深化了主旨(1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8.(4分)结论(1)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人均消费水平也有巨大差距。(2)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中西部省份比东部发达省份更为突出。每个结论2分。意思对即可。

19.(3分 )(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损失(重)大(或者“破坏性强)。

20.(3分)评分标准:观点明确1分,针对正方辩词进行说理2分。

21.(6分)答案示例: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七、(共60分)

 22.参照重庆市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