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宁愿 宁缺毋滥 宁死不屈 宁折不弯 宁为玉碎 B.间谍 挑拨离间 亲密无间 黑白相间 间接经验 C.匀称 称心如意 称孤道寡 啧啧称奇 拍手称快 D.面相 相机行事 相貌堂堂 吉人天相 相时而动

网址:http://m.1010jiajiao.com/timu_id_52203[举报]

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4,6

2.D[A、障――嶂 B、廷――庭  C、泱――殃]

 3.A(A.“群言堂”指能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工作作风,也指能发扬民主作风、让人讲话、倾听群众意见的场所;B.用错对象,“反戈一击”指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不是“反击”;C.“耳濡目染”指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可直接作谓语,但不能接宾语;D.望文生义,“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本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4.D(A成分残缺,应为“缓解了……状况”B词序不当,应为“一个婴儿的拳头大小的头骨”C关联词误用,“因而”应为“因为”)

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5.A(表述的不是和谐社会的特点而是社会的特点。)

6.C(原文“社会张力的能量逐步积蓄起来,会对社会结构形成巨大的冲击力”是解释社会风险时假设的后果,与题干无关。)

7.C(“和谐社会”的提出是在我国社会转型的临界点时期,所以它的作用不是避免矛盾产生,而是纠正已经有的偏差,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使社会回到和谐发展的轨道上来。)

三、(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8.A  9.D  10.C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2分)

11.(10分)(1)我听了这话,本来已经很感伤,然而也在内心喜爱这所住处的幽静,可以凭借它来躲避尘世的喧嚣。(得分点:固  恻然  其  闲静  俗嚣)(5分)

   (2)当时芍药花正盛开,我妻子备下酒菜慰劳我。我对她说:“你难道没有什么遗憾吗?”(得分点:具  问劳  恨  “得无”句式)(5分)

12.(6分)(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好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伤的感情。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3分)

   (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独之感和思念故乡、亲人的一往深情。(3分)(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

13.(每空1分,共6分,有1个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1)王维      

(2)百年孤独      

(3)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4)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14.(6分)(1)渲染出冬天傍晚幽远宁静清凉寂寥的气氛。

   (2)衬托出作者热爱自然渴望亲近自然的情怀。

   (3)为下文的联想作铺垫与后文再次描写窗外景色相呼应。[每点2分,其中加点词语答出任意一个(一组)即可 ] 

15.(6分)(1)“窗”是古人爱美、创造美的一种方式。

   (2)“商”含有无尽的情韵与内涵。

   (3)古人通过“窗”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每点2分,如照抄原句给1分)

16.(4分)(1)现代人不过把窗看作通风换气的建筑构件,不像古人把窗当作亲近自然的通道。(2分,只要答出“窗”对现代人和古人的不同作用即可)

   (2)既表达了作者渴望融入自然的情怀,也表达了对自然离现代人越来越远的惋惜、无奈与遗憾。(2分:一句1分,其中加点词语答出任意一个即可)

17.(6分)(1)以杜丽娘的唱词衬托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眷恋。(2分)

   (2)以王老师爱听《牡丹亭》,表现了现代人虽渴望自然却远离自然的矛盾内心(3分),深化了主旨(1分)。

六、(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8.(4分)结论(1)中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之间人均消费水平也有巨大差距。(2)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贫富差距,中西部省份比东部发达省份更为突出。每个结论2分。意思对即可。

19.(3分 )(持续)时间长,(受灾)范围广,损失(重)大(或者“破坏性强)。

20.(3分)评分标准:观点明确1分,针对正方辩词进行说理2分。

21.(6分)答案示例: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那博大的胸怀,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那永恒的炽热,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七、(共60分)

 22.参照重庆市2007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