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如图甲中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为10:11,L是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在变压器的原线圈两端加上如图乙所示的交变电压时,灯泡正常发光,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图乙所示电压的瞬时值表达式为μ=200sin(100πt)V | |
B. | 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220V | |
C. | 若仅将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灯泡将变亮 | |
D. | 若仅图乙中交变电压的周期变大,灯泡将变暗 |
5.如图所示,一根细线下端拴一个金属小球P,细线的上端固定在金属块Q上,Q放在带小孔(小孔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小球在某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现使小球改到一个更高一些的水平面上作匀速圆周运动(图中P′位置),两次金属块Q都静止在桌面的同一点,则后一种情况与原来相比较,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 绳子受到的拉力变大 | B. | 小球P的向心加速度变大 | ||
C. | 小球P运动的周期变大 | D. | 小球P的机械能变大 |
4.在水平地面上竖直插入一对电极M和N,将两个电极与直流电源相连,大地中形成电场.电场的基本性质与静电场相同,其电场线分布如图所示,P、Q是电场中的两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P点场强比Q点场强大 | |
B. | P点电势比Q点电势高 | |
C. | 电子在P点的电势能比在Q点的电势能大 | |
D. | 电子沿直线从N到M的过程中所受电场力一直做正功 |
3.如图所示,身高约1.7m的高中男生在学校体育课完成“引体向上”的测试,该同学在1min内完成了15次“引体向上”,每次“引体向上”都使自己的整个身体升高一个手臂的高度,且每次“引体向上”都需要2s才能完成,则该同学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克服重力的平均功率约为( )
A. | 10W | B. | 20W | C. | 90W | D. | 300W |
2.利用静电除尘可以大量减少排放烟气中的粉尘.如图是静电除尘装置示意图,烟气从管口M进入,从管口N排出,当A、B两端接上高压后,在电场作用下管道内的空气分子被电离为电子和正离子,而粉尘在吸附了电子后最终附着在金属管壁上,从而达到减少排放烟气中粉尘的目的.根据上述原理,下面做法正确的是( )
A. | A端、B端都接高压正极 | B. | A端、B端都接高压负极 | ||
C. | A端接高压负极、B端接高压正极 | D. | A端接高压正极、B端接高压负极 |
19.在倾角为θ的固定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分数为m1、m2,弹簧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平行于斜面向上的恒力F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当物块B刚要离开挡板C时,物块A运动的距离为d,速度为v.则此时( )
A. | 拉力做功的瞬时功率为Fvsinθ | |
B. | 物块B满足m2gsinθ<kd | |
C. | 物块A的加速度为$\frac{F-kd}{{m}_{1}}$ | |
D. | 弹簧弹性势能的增加量为Fd-m1gdsinθ-$\frac{1}{2}$m1v2 |
18.在“嫦娥一号”奔月飞行过程中,在月球上空有一次变轨是由椭圆轨道a变为近月圆形轨道b,如图所示.在a、b两轨道切点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卫星运行的速度va>vb | B. | 卫星受月球的引力Fa=Fb | ||
C. | 卫星的加速度aa>ab | D. | 卫星的动能Eka<Ekb |
17.如图甲所示,绷紧的水平传送带始终以恒定速率v1运行,初速度大小为v2的小物块从与传送带等高的光滑水平地面上的A处滑上传送带.若从小物块滑上传送带开始计时,小物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v-t图象(以地面为参考系)如图乙所示,已知v2>v1,则( )
0 144576 144584 144590 144594 144600 144602 144606 144612 144614 144620 144626 144630 144632 144636 144642 144644 144650 144654 144656 144660 144662 144666 144668 144670 144671 144672 144674 144675 144676 144678 144680 144684 144686 144690 144692 144696 144702 144704 144710 144714 144716 144720 144726 144732 144734 144740 144744 144746 144752 144756 144762 144770 176998
A. | t2时刻,小物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距离达到最大 | |
B. | 0~t2时间内,小物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先向右后向左 | |
C. | 0~t3时间内,小物块始终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作用 | |
D. | t2时刻,小物块离A处的距离达到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