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某同学模拟“远距离输电”,将实验室提供的器材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A、B为理想变压器,灯L1、L2相同且阻值不变.保持A的输入电压不变,开关S断开时,灯L1正常发光.则( )
A. | 如果只闭合开关S,L1变暗 | |
B. | 如果只闭合开关S,A的输入功率变大 | |
C. | 仅将滑片P上移,L1变亮 | |
D. | 仅将滑片P上移,A的输入功率不变 |
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的木板上,一起减速向右滑行,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2,木块与木板相对静止,木板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f1,木板受到木块的摩擦力为f2,则( )
A. | f1=μ1 Mg f2=μ1 mg | B. | f1=μ1(M+m)g f2=μ1 mg | ||
C. | f1=μ1Mg f2=μ2mg | D. | f1=μ1(M+m)g f2=μ2 mg |
8.“投壶”是我国的一种传统投掷游戏.如图,大人和小孩在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高度分别以水平速度v1、v2抛出“箭矢”(可视为质点),都能投入地面上的“壶”内,“箭矢”在空中的运动时间分别为t1、t2.忽略空气阻力,则( )
A. | 根据题给图形可得t1<t2 | B. | 根据题给图形可得t1=t2 | ||
C. | 根据题给图形可得v1<v2 | D. | 根据题给图形可得v1>v2 |
7.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 若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紫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 | |
B. | 处于n=3能级状态的某个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 | |
C. | 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 | |
D. | 在${\;}_{7}^{14}$N+${\;}_{2}^{4}$He→${\;}_{8}^{17}$O+X核反应中,X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原子核的人工转变 | |
E. | 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密度,可算出该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
B. | 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 |
C. | 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到后面很难打,是因为气体分子间存在斥力的缘固 | |
D. | 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办法是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判断 | |
E. | 热力学第二定律也叫做熵增加原理 |
3.某同学和你一起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并测弹簧的劲度系数k.做法是先将待测弹簧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然后将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竖直放在弹簧一侧,并使弹簧另一端的指针恰好落在刻度尺上.当弹簧自然下垂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0;弹簧下端挂一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1;弹簧下端挂两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2…;挂七个50g的砝码时,指针指示的刻度数值记作L7.
测量记录表:
(1)实验中,L3和L7两个值还没有测定,请你根据如图将这两个测量值填入记录表中.
(2)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d4=L7-L3还没有算出.
(3)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L=$\frac{{d}_{1}+{d}_{2}+{d}_{3}+{d}_{4}}{16}$.
(4)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28N/m.(g取9.8m/s2)
测量记录表:
代表符号 | L0 | L1 | L2 | L3 | L4 | L5 | L6 | L7 |
刻度数值/cm | 1.70 | 3.40 | 5.10 | 8.60 | 10.30 | 12.10 |
(2)为充分利用测量数据,该同学将所测得的数值按如下方法逐一求差,分别计算出了三个差值:d1=L4-L0=6.90cm,d2=L5-L1=6.90cm,d3=L6-L2=7.00cm,d4=L7-L3还没有算出.
(3)根据以上差值,可以求出每增加50g砝码的弹簧平均伸长量△L.△L用d1、d2、d3、d4表示的式子为:△L=$\frac{{d}_{1}+{d}_{2}+{d}_{3}+{d}_{4}}{16}$.
(4)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k=28N/m.(g取9.8m/s2)
2.如图所示,一个电量为+Q的点电荷甲,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的O点,另一个电量为-q、质量为m的点电荷乙从A点以初速度v0沿它们的连线向甲运动,到B点时静止.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点电荷乙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AB间距离为x,则( )
A. | OB间的距离为$\sqrt{\frac{kQq}{μmg}}$ | |
B. | 从A到B的过程中,中间时刻的速度小于$\frac{{v}_{0}}{2}$ | |
C. | 从A到B的过程中,产生的内能为$\frac{1}{2}$mv02 | |
D. | 在点电荷甲形成的电场中,AB间电势差UAB=$\frac{m(v_0^2-2μgx)}{2q}$ |
1.如图所示,质量为M、内壁光滑且绝缘、底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粗糙的半球形容器静止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O为球心.有一质量为m带电小球A(可视为质点)固定在半球底部O′处,O′在球心O的正下方.另有一相同带电小球B静止在容器内壁的P点,OP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θ=30°.由于底部小球A逐渐失去部分电荷,小球B缓慢下滑,当小球B重新达到平衡后,则( )
0 143398 143406 143412 143416 143422 143424 143428 143434 143436 143442 143448 143452 143454 143458 143464 143466 143472 143476 143478 143482 143484 143488 143490 143492 143493 143494 143496 143497 143498 143500 143502 143506 143508 143512 143514 143518 143524 143526 143532 143536 143538 143542 143548 143554 143556 143562 143566 143568 143574 143578 143584 143592 176998
A. | 小球B受到容器的支持力变大 | |
B. | 小球B受到容器的支持力不变 | |
C. | 若底部小球A突然失去全部电荷,在此瞬间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小于(M+m)g | |
D. | 若底部小球A突然失去全部电荷,在此瞬间容器将受到地面向左的摩擦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