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题目内容
质量为M的人和质量为m的箱子一起以速度v0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滑动,某时刻人开始用力在水平方向上推箱子,将人和箱子分开,且在箱子离开人手时,人恰好静止.则人对箱子做的功等于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相关练习册答案
Mv02(
+1)
由动量守恒定律可得(M+m)v0=mv
由动量定理人对箱子做功
W=
mv2-
mv02=Mv02(
+1).
练习册系列答案
昕金立文化单元金卷系列答案
单元评价测试卷系列答案
学习与评价山东教育出版社系列答案
正大图书中考真题分类卷系列答案
5年中考试卷系列答案
大爱图书纵向解析与命题设计中考试题精选系列答案
首师金卷重点校中考模拟测试卷系列答案
赢在起跑线快乐寒假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系列答案
春雨教育考必胜中考试卷精选系列答案
天利38套解锁中考真题档案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静止在光滑水平地面上的平板小车
C
,质量为
m
C
=3kg,物体
A
、
B
的质量为
m
A
=
m
B
=1kg,分别以
v
A
=4m/s和
v
B
=2m/s的速度大小,从小车的两端相向地滑到车上.若它们在车上滑动时始终没有相碰,
A
、
B
两物体与车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2.求:
(1)小车的最终的速度;
(2)小车至少多长(物体
A
、
B
的大小可以忽略).
如图5-9所示,半径为
R
的光滑圆形轨道固定在竖直面内。小球
A
、
B
质量分别为
m
、
βm
(
β
为待定系数)。
A
球从左边与圆心等高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于轨道最低点的
B
球相撞,碰撞后
A
、
B
球能达到的最大高度均为
,碰撞中无机械能损失。重力加速度为
g
。试求:
小题1:待定系数
β
;
小题2:第一次碰撞刚结束时小球
A
、
B
各自的速度和
B
球对轨道的压力;
小题3:小球
A
、
B
在轨道最低处第二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并讨论小球
A
、
B
在轨道最低处第
n
次碰撞刚结束时各自的速度。
列车沿水平轨道匀速前进,列车的总质量为
M
,在车尾,有一节质量为
m
的车厢脱钩,当列车司机发现时,列车已行驶了离脱钩的时间
t
,司机立即关闭发动机,如果列车所受到的阻力与其重力成正比,且关闭发动机前,机车的牵引力恒定,求当列车两部分都停止运动时,机车比末节车厢多运动了多长时间?
A、B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a∶mb=1∶2.用质量不计的弹簧把它们连接起来,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物体靠在固定板上,如图所示.用力向左推B物体,压缩弹簧,当外力做功为W时,突然撤去外力,从A物体开始运动以后,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是( )
A.W/3 B.W/2 C.2W/3 D.W
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为m的木板A、B置于水平地面上,它们的间距s="2.88" m.质量为2m、大小可忽略的物块C置于A板的左端,C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1
=0.22,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2
=0.10,最大静摩擦力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开始时,三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现给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大小为
mg的恒力F,假定木板A、B碰撞时间极短且碰撞后黏连在一起.要使C最终不脱离木板,每块木板的长度至少为多少?
如图14-1所示,长为L,质量为m
1
的物块A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在A的水平上表面左端放一质量为m
2
的物体B,B与A的动摩擦因数为
μ
。A和B一起以相同的速度V向右运动,在A与竖直墙壁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要使B一直不从A上掉下来,V必须满足什么条件?(用m
1
、m
2
,L及
μ
表示)
【物理-选修3-5】
(1)核电站的核能来源于
23592
U核的裂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
23592
U原子核中有92个质子、143个中子
B.
23592
U的一种可能的裂变是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原子核,如
13954
Xe和
9538
Sr,反应方程式为:
23592
U+
10
n→
13954
Xe+
9538
Sr+2
10
n
C.
23592
U是天然放射性元素,常温下它的半衰期约为45亿年,升高温度半衰期缩短
D.反应后的核废料已不具有放射性,不需要进一步处理
E.一个
23592
U核裂变的质量亏损为△m=0.2155u,则释放的核能约201MeV
(2)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辆质量M=8kg的平板小车,车上有一个质量m=1.9kg的木块,木块距小车左端6m(木块可视为质点),车与木块一起以v=1m/s的速度水平向右匀速行驶.一颗质量m
0
=0.1kg的子弹以v
0
=179m/s的初速度水平向左飞来,瞬间击中木块并留在其中.如果木块刚好不从车上掉下来,求木块与平板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l0m/s
2
)
关 闭
试题分类
高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初中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地理
小学
数学
英语
其他
阅读理解答案
已回答习题
未回答习题
题目汇总
试卷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