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如图所示为甲、乙两质点做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 | 甲、乙两质点在1 s末时相遇 | |
B. | 甲、乙两质点在第4 s内的速度大小之比为3:2 | |
C. | 甲、乙两质点在第1 s内反方向运动 | |
D. | 在前2s内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3:2 |
分析 位移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根据纵坐标比较质点的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
解答 解:A、甲、乙两质点在1s末时相对于原点的位移相同,即处于同一位置,二者相遇,故A正确;
B、甲、乙两质点在第4 s内的速度大小分别为:v甲=$\frac{△x}{△t}$=$\frac{8}{4}$=2m/s,v甲=$\frac{△x}{△t}$=$\frac{6-3}{1}$=3m/s,故甲、乙两质点在第4 s内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3.故B错误.
C、在第1 s内甲的斜率为负,表示速度沿负方向,乙图线斜率为正,表示速度沿正方向,即甲、乙两质点在第1s内反方向运动,故C正确;
D、在前2s内甲、乙两质点的位移大小分别为:x甲=8m-4m=4m,x乙=6m-0m=6m,由平均速度公式$\overline{v}$=$\frac{x}{t}$可得甲、乙两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3.故D错误;
故选:A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位移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斜率表示的含义,位移等于x的变化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 |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 |
B. | 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 |
C. | 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
D. | 卡文迪许总结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并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19.下列说法中哪些是错误的( )
A. | 运动着的物体,不能被选来当作参照物 | |
B. | 转动的物体其上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故转动的物体一定不能当作质点 | |
C. | 尺寸巨大的物体,一定不能当作质点 | |
D. | 当物体沿直线朝一个方向运动时,位移就是路程 |
6.如图所示的屋顶为半球形,因特殊原因要执行维修任务,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轻质滑轮悬挂一重物G.现将轻绳的一端固定于支架上的A点,另一端从C点(C点与A点等高)沿支架缓慢地向B点靠近.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绳中拉力大小先不变后变大 | |
B. | 绳中拉力大小先不变后变小 | |
C. | 重物对轻质滑轮的拉力先不变后变大 | |
D. | 重物对轻质滑轮的拉力不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