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有两个用轻弹簧相连接的物块A、B,它们的质量均为m,弹簧劲度系数为k,C为一固定挡板,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用一恒力F沿斜面方向拉物块A使之向上运动,当物块B刚要离开C时,A的速度为v,则此过程(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的平方成正比,重力加速度为g)
A.物块A运动的距离为
B.物块A加速度为
C.拉力F做的功为
D.拉力F对A做的功等于A的机械能的增加量
AD
解析试题分析:初始时刻以A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弹簧弹力,故可知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同理,当物体B刚要离开C时,以物体B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可知弹簧弹力,此时弹簧的伸长量为,所以可知物体A运动的距离,故选项A正确;此时再以物体A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有,故其加速度为,所以选项B错误;对系统初末状态而言,弹簧的弹性势能没有改变,由动能定理可知,所以选项C错误、D正确;
考点:共点力平衡、动能定理
如图所示,匀强电场E方向水平向左,带有正电荷的物体沿绝缘水平面向右运动,经过A点时动能是200J,经过B点时,动能是A点的,减少的动能有转化成电势能,那么,当它再次经过B点时动能为( )
A.4J | B.8J | C.16J | D.20J |
某游乐场开发了一个名为“翻天滚地”的游乐项目。原理图如图所示:一个3/4圆弧形光滑圆管轨道ABC,放置在竖直平面内,轨道半径为R,在A 点与水平地面AD相接,地面与圆心O等高,MN 是放在水平地面上长为3R、厚度不计的减振垫,左端M正好位于A点.让游客进入一个中空的透明弹性球,人和球的总质量为m,球的直径略小于圆管直径。将球(内装有参与者)从A处管口正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后,游客将经历一个“翻天滚地”的刺激过程。不考虑空气阻力。那么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少为 |
B.要使球能从C点射出后能打到垫子上,则球经过C点时的速度至 |
C.若球从C点射出后恰好能打到垫子的M端,则球经过C点时对管的作用力大小为 |
D.要使球能通过C点落到垫子上,球离A点的最大高度是 |
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半圆形光滑轨道竖直放置,分别处在真空、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轨道两端在同一高度上。三个相同的带正电小球同时从轨道左端最高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运动,P、M、N分别为轨道的最低点,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第一次到达轨道最低点的速度关系vP=vM>vN |
B.小球第一次到达轨道最低点时 对轨道的压力关系FP=FM>FN |
C.小球从开始运动到第一次到达轨道最低点所用的时间关系tP<tM<tN |
D.三个小球到达轨道右端的高度都不相同,但都能回到原来的出发点位置 |
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长为s,以速度v始终保持匀速运动,质量为m的货物无初速放到A点,货物运动到B点时恰达到速度v,货物与皮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当货物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mv2 |
B.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为μmgs |
C.传送带克服摩擦力做功为μmgs |
D.因摩擦而生的热能为2μmgs |
如图,x轴在水平地面上,y轴竖直向上,在y轴上的P点分别沿x轴正方向和y轴正方向以相同大小的初速度抛出两个小球a和b,轨迹如图,不计空气阻力,若b上行的最大高度等于P点离地的高度,则从抛出到落地,有( )
A.a的运动时间是b的运动时间的()倍 |
B.a的位移大小是b的位移大小的倍 |
C.a、b落地时的速度相同,因此动能一定相同 |
D.a、b落地时的速度不同,但动能一定相同 |
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以恒定速率沿顺时针方向运转.现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在传送带底端,物体第一阶段被加速到与传送带具有相同的速度,第二阶段匀速运动到传送带顶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都做正功 |
B.第一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一阶段物体动能的增加量 |
C.第二阶段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第二阶段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 |
D.两个阶段摩擦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 |
将三个木板1、2、3固定在墙角,木板与墙壁和地面构成了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如图所示,其中1与2底边相同,2和3高度相同。现将一个可以视为质点的物块分别从三个木板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并沿木板下滑到底端,物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均相同。在这三个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沿着1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最大 |
B.物块沿着3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最多的 |
C.物块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一样多的 |
D.沿着1和2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不同;沿着2和3下滑到底端时,物块的速度相同 |
一质量为m的小球,用长为L的轻绳悬挂于O点,小球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开始由平衡位置P点缓慢的移动到Q点,此时绳与竖直方向的偏角为θ,如图所示,则力F所做的功为
A.mgLcosθ | B.FLsinθ | C.mgL(1-cosθ) | D.FL(1-cos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