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教材列出的木一木动摩擦因数为0.30,实验小组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中,木块在重锤的拉动下,沿水平长木板做匀加速运动。

(1)实验所用重锤质量150g左右,下列供选择的木块质量最合适的是____

A. 20g B.260g C.500g D.600g

(2)关于实验操作和注意事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

A.实验中先释放木块,后接通电源

B.调整定滑轮高度,使细线与板面平行

C.必须满足细线对木块拉力与重锤重力大小近似相等

D.木块释放位置到滑轮距离正常应在0.6m左右

(3)实验得到的一根纸带如图乙所示,从某个清晰的点开始,每5个打点取一个计数点,依次标出0l23456,测得点O与点3、点6间的距离分别为19.90cm 54.20cm,计时器打点周期为0.02s,则木块加速度a= 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实验测得μ=0.33,大于教材列表中的标值,请写出两个可能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B BD 1.6 木块、木板表面粗糙程度有差异 细线与滑轮摩擦或纸带与计时器摩擦

【解析】

1[1]由题知,重锤的质量m=150g左右,动摩擦因数0.30,设木块的质量为M,为使木块在重锤的拉动下沿水平长木板做匀加速运动,对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根据长木板做匀加速运动,即a>0,可得

解得

g

当木块的质量M越小时,滑动摩擦力越小,整体的加速度越大,在纸带上打的点越少,则在计算加速度时误差较大,综上分析可知,木块质量最合适的是260g,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A.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故A错误;

B.为保证木块所受的拉力为细线的拉力,则应调整定滑轮的高度使细线与木板平行,故B正确;

C.根据实验原理

可知不必满足细线对木块拉力与重锤重力大小近似相等,故C错误;

D.假设木板光滑,对整体受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将(1)问中的m=150gM=260g代入上式,可得加速度

m/s2

为减少误差,计算方便,一般在纸带上是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通常是取56个计数点,则总时间为0.5s0.6s,取最开始的计数点是从初速度为0开始的,根据位移时间公式有

t=0.5s计算可得

t=0.6s计算可得

故为提高纸带利用效率,减少实验误差,木块释放位置到滑轮距离正常应在0.6m左右,故D正确。

故选BD

3[3]由题知,每隔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时间间隔,根据

可得加速度为

由题知,代入数据解得

4[4]实验测得μ=0.33,大于教材列表中的标值,根据实验原理分析,可能存在的原因有:木块、木板表面粗糙程度有差异;细线与滑轮摩擦或纸带与计时器摩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