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 |
B. | 气体温度升高,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增大 | |
C. | 物体体积增大时,分子间距增大,分子势能也增大 | |
D. | 热量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 |
E. | 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可能减小 |
分析 布朗运动就是悬浮微粒的运动;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正确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解答.
解答 解:A、布朗运动是悬浮微粒的运动,它间接反应了液体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误;
B、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越高,分子的平均动能越大.故B正确;
C、分子势能随距离增大先减小后增加,再减小,故两个分子的间距减小,分子间的势能可能减小,故C错误;
D、热量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例如电冰箱,故D正确;
E、由△U=W+Q可知系统吸收热量后,若系统对外做功,则内能不一定增加,故E正确.
故选:BDE.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学的有关基础知识,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是加强记忆和平时的积累,要正确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2.被称为第一个“称”出地球质量的科学家是( )
A. | 牛顿 | B. | 伽利略 | C. | 胡克 | D. | 卡文迪许 |
10.如图所示,虚线为点电荷+Q电场中的两个等势面,其电势差为U.有一绝缘轻杆,两端各固定电荷量分别为+q和的-q小球,不计两球的重力和两球间的库仑力.现先将杆从图中的位置I缓慢移动到位置Ⅱ,再从位置Ⅱ缓慢移动到无穷远处.则( )
A. | 从位置I移到位置Ⅱ的过程中,两球电势能之和增加qU | |
B. | 从位置I移到位置Ⅱ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为零 | |
C. | 从位置Ⅱ移到无穷远处的过程中,两球的电势能之和不变 | |
D. | 从位置Ⅱ移到无穷远处的过程中,电场力做功qU |
5.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示意图如图所示,发电机通过升压变压器T1和降压变压器T2向R0=11Ω的纯电阻用电器供电.已知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10Ω,T2的原、副线圈匝数比为4:1,用电器两端电压为u=220$\sqrt{2}$sin100πt(V),将T1、T2均视为理想变压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降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4400W | |
B. | 升压变压器中电流的频率为100Hz | |
C. | 输电线R消耗的功率为500W | |
D. | 当用电器的电阻减小时,输电线R消耗的功率减小 |
15.如图所示,薄半球壳ACB的水平直径为AB,C为最低点,半径为R,一个小球从A点以速度v0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只要v0足够大,小球可以击中B点 | |
B. | v0取值不同时,小球落在球壳上的速度方向和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相同 | |
C. | v0取值适当,可以使小球垂直撞击到半球壳上 | |
D. | 无论v0取何值,小球都不可能垂直撞击半球壳上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 | |
B. | 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若有4个碘原子核,经过4天就只剩下2个 | |
C. |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时所产生的 | |
D. | 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要吸收光子 | |
E. | 光电效应实验中,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 |
19.电场强度方向与x轴平行的静电场,其电势φ随x的分布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0从O点(x=0)沿经轴正方向进入电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粒子从O点运动到x4点的过程中,在x3点速度最大 | |
B. | 粒子从x1点运动到x3点的过程中,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 |
C. | 要使粒子能运动到x4处,粒子的初速度v0至少为2$\sqrt{\frac{q{φ}_{0}}{m}}$ | |
D. | 若v0=2$\sqrt{\frac{q{φ}_{0}}{m}}$,则粒子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动能为3qφ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