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在DIS系统中,光电门测量的是运动物体挡光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因为挡光片较窄,所以可看作测量的是瞬时速度.为了测量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的加速度,将宽度均为b的挡光片A、B固定在小车上,如图1所示.当小车做匀变速运动经过光电门时,测得A、B先后挡光的时间分别为△tA和△tB,A、B开始挡光时刻的间隔为t,则A、B先后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分别为
b
△t1
b
△t1
b
△t2
b
△t2
;小车的加速度a=
b
t
1
△t2
-
1
△t1
b
t
1
△t2
-
1
△t1

(2)如图2所示为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运动情况的装置:实验时由静止释放钩码,小车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小车进入布面前钩码已经落地了,小车在平玻璃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后来在布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所打出的纸带的一部分如图所示,纸带上相邻两点对应的时间间隔为T=0.02s,试分析:(以下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①由图3可知,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
1.70
1.70
m/s;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
1.50
1.50
m/s.
②根据纸带得到了如图4所示的v-t图象,则小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时的加速度为a=
3.00
3.00
m/s.
分析:(1)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是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速度可以用平均速度代替即v=
b
△t
,再根据运动学公式即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a.
(2)匀速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求解加速度.
解答:解:(1)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1=
b
△t1

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2=
b
△t2

故其加速度为:
a=
v2-v1
t
=
b
t
1
△t2
-
1
△t1

(2)由图可知匀速运动时,0.04s内的位移为:x=6.81cm
所以小车在玻璃板上做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v=
x
t
=1.70m/s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得
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D时小车的瞬时速度vD=
xCE
tCE
=1.50m/s
由图象斜率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
△v
△t
=
2-1.16
0.28
 m/s2=3.00 m/s2
故答案为:(1)
b
△t1
b
△t2
b
t
1
△t2
-
1
△t1

(2)①1.70,1.50②3.00
点评:(1)本题应掌握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解答.
(2)本题主要考查了匀速运动的速度公式,匀变速运动的基本推论(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个定值),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如图1为研究加速度和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在本实验中,用钩码所受的重力大小当做小车所受的
合外力
合外力
,用DIS系统(数字化实验系统)测小车的加速度.在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多次重复测量中,
不需要
不需要
 (选填“需要”“不需要”)同时在小车上加减砝码.
(2)根据在某次实验中测得的多组数据可画出a-F关系图线.(如图2所示).分析此图线的OA段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在质量不变的条件下,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
,此图线的AB段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C
C
(选填A、B、C、D其中一项)
A.小车与轨道之间存在摩擦
B.导轨保持了水平状态
C.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
D.所用小车的质量太大
(3)控制变量法是一种实验研究的方法,某同学为了探究影响平抛运动水平射程的因素,通过改变抛出点的高度及初速度的方法做了6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表.以下探究方案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是
B
B

序号 抛出点的高度(m) 水平初速度(m/s) 水平射程(m)
1 0.20 2.0 0.40
2 0.20 3.0 0.60
3 0.45 2.0 0.60
4 0.45 4.0 1.20
5 0.80 2.0 0.80
6 0.80 6.0 2.40
A.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B.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1、3、5的实验数据
C.若探究水平射程与高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D.若探究水平射程与初速度的关系,可用表中序号为2、4、6的实验数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