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太空涂鸦”技术的基本物理模型是:原来在较低圆轨道运行的攻击卫星在从后方接近在较高圆轨道上运行的侦察卫星时,准确计算轨道并向其发射“漆雾”弹,“漆雾”弹在临近侦察卫星时,压爆弹囊,让“漆雾”散开并喷向侦察卫星,喷散后强力吸附在侦察卫星的侦察镜头、太阳能板、电子侦察传感器等关键设备上,使之暂时失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攻击卫星在原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大于7.9 km/s | |
B. | 攻击卫星在原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比侦察卫星的线速度小 | |
C. | 攻击卫星完成“太空涂鸦”后应减速才能返回低轨道上 | |
D. | 若攻击卫星周期已知,结合万有引力常量就可计算出地球质量 |
分析 第一宇宙速度是近地卫星的环绕速度,也是最大的圆周运动的环绕速度.攻击卫星完成“太空涂鸦”后应减速做近心运动,才能返回低轨道上.
通过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列出等式通过已知量确定未知量.
解答 解:AB、7.9km/s是第一宇宙速度,也是近地圆轨道的运行速度,根据v=$\sqrt{\frac{GM}{r}}$可知,轨道高度越高,速度越小,故攻击卫星在原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小于7.9 km/s,攻击卫星的轨道比侦察卫星的轨道低,故攻击卫星在原轨道上运行的线速度比侦察卫星的线速度大,故AB均错误.
C、攻击卫星完成“太空涂鸦”后应减速做近心运动,才能返回低轨道上,故C正确.
D、由于不知道卫星的轨道半径,故不能计算地球的质量,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 本题抓住万有引力提供圆周运动向心力入手,理解第一宇宙速度的意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操作,下列说法中符合实际的是( )
A. | 通过同时改变小车的质量m及受到的拉力F的研究,能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 |
B. | 通过保持小车质量不变,只改变小车的拉力,就可以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 |
C. | 通过保持小车受力不变,只改变小车的质量,就可以得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 |
D. | 先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小车受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最后归纳出加速度、力、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
2.一细束带电粒子由右端射入质谱仪中的速度选择器后做直线运动,从小孔0进入匀强磁场B2后打在核乳胶片上,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不计粒子间的相互作用与重力,则( )
A. | 该束带电粒子一定带正电 | |
B. | 速度选择器的Pl极板带正电 | |
C. | 在磁场B2中运动轨迹半径越大的粒子,比荷$\frac{q}{m}$越小 | |
D. | 在磁场B2中运动轨迹半径越大的粒子,质量一定越大 |
19.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楔形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其斜面光滑且足够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一个质量为m的小物块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以初速度v0开始运动.当小物块沿斜面向上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大小为v,距地面高度为h,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 mv0=(m+M)v | B. | mv0cosθ=(m+M)v | ||
C. | mgh=$\frac{1}{2}$m(v0sinθ)2 | D. | mgh+$\frac{1}{2}$(m+M)v2=$\frac{1}{2}$mv02 |
16.如图所示,相距为L的两条足够长的光滑平行不计电阻的金属导轨,处于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下且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将金属杆ab垂直放在导轨上,杆ab由静止释放下滑距离x时达到最大速度.已知金属杆质量为m,定值电阻以及金属杆的电阻均为R,重力加速度为g,导轨杆与导轨接触良好.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回路产生a→b→Q→N→a方向的感应电流 | |
B. | 金属杆ab下滑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frac{g}{cosθ}$ | |
C. | 金属杆ab下滑的最大速度大小为$\frac{mgRsinθ}{{{B^2}{L^2}}}$ | |
D. | 金属杆从开始运动到速度最大时,杆产生的焦耳热为$\frac{1}{2}$mgxsinθ-$\frac{{{m^3}{g^2}{R^2}{{sin}^2}θ}}{{{B^4}{L^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