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0.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面做的著名的两个小球同时落地的实验,以及通过斜面实验得出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从而开创了研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这种科学方法不包括的是( )A. | 总结归纳法 | B. | 逻辑思维 | C. | 科学实验 | D. | 数学推导 |
分析 本题考查了正确的科学探索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及步骤:①提出假说;②数学推理;③实验验证;④合理外推.
解答 解:本题反应了正确的科学探索的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及步骤:为了解决物理问题提出假说,假说是否科学要看是否满足物理规律,故需要数学推理,在数学上即理论上通过了,但物理是实验科学,所有的规律要经得起实验的验证,故需要实验验证,但是该规律是否是普遍成立呢,故需要合理外推.所以属于这种科学方法组成部分的是:将逻辑推理融合到科学研究中的方法,用科学实验和数学推导进行探究的方法,不属于这种科学方法组成部分的是:进行归纳总结的方法(A).故选项A符合题意,是正确的.
本题选不包括的,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的就是学生对于物理常识的理解,这些在平时是需要学生了解并知道的,看的就是学生对课本内容的掌握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0.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材料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β射线与λ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 | |
B. | 氡的半衰期为3.8天,4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就一定只剩下1个氡原子核 | |
C. | ${\;}_{92}^{238}$U哀变成${\;}_{82}^{206}$Pb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 |
D. |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予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
15.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方向设置向上,大小为B,用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外表绝缘的导线做成边长为l的正方形线圈abcd水平放置,O、O′为过ad、bc两边中点的直线,线框全部位于磁场中,现将线框右半部分固定不动,而把线框左半部分以OO′为轴,以角速度ω绕OO′顺时针匀速转动180°,设此过程中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q,整个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Q,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q=$\frac{BSI}{4ρ}$,Q=$\frac{π{B}^{2}ω{l}^{3}S}{32ρ}$ | B. | q=$\frac{BSl}{8ρ}$,Q=$\frac{π{B}^{2}ω{l}^{3}S}{16ρ}$ | ||
C. | q=$\frac{BSl}{4ρ}$,Q=$\frac{{B}^{2}ω{l}^{3}S}{4πρ}$ | D. | q=0,Q=$\frac{π{B}^{2}ω{l}^{3}S}{32ρ}$ |
5.甲乙两个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从同一时刻开始计时的一段时间内,两物体的位移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 )
A. | 甲的初速度一定等于乙的初速度 | |
B. | 甲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乙的平均速度 | |
C. | 甲的速度变化量一定等于乙的速度变化量 | |
D. | 甲的速度变化一定和乙的速度变化一样快 |
20.波速均为v=10m/s的两列简谐横波均沿x轴的正方向传播,在某时刻它们的波形图分别如图甲和乙所示,则关于这两列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如果这两列波相遇可能发生干涉现象 | |
B. | 从图示时刻开始,甲图中P点第一次到达平衡位置所经历的时间比乙图中Q点第一次到平衡位置所经历的时间长 | |
C. | 甲图中的P质点比M质点先回到平衡位置 | |
D. | 从图示的时刻开始,经过t=1.2s,甲图中P质点通过的路程是1.2m,乙图中Q质点沿波的传播方向前进了12m |
1.某同学参加跳水比赛.假如她质量为m,进入水中受到阻力而减速运动,假设水对她的阻力恒为F,那么她在水中下降高度为h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她的动能减少了Fh | B. | 她的重力势能减少了Fh | ||
C. | 她的机械能减少了(F-mg)h | D. | 她的机械能减小了F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