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9.用电压为U的正弦交流电源通过甲、乙两种电路给额定电压为U0的同一小电珠供电,如图甲中R为滑动变阻器,图乙中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1,n2,若电珠均能正常工作,则( )A. | 变压器可能是升压变压器 | B. | n1:n2=U0:U | ||
C. | 甲乙电路消耗功率之比为U2:U02 | D. | R两端的电压最大值为$\sqrt{2}$(U-U0) |
分析 根据甲电路判断U与${U}_{0}^{\;}$的大小,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得出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之比,根据P=UI求电路消耗的功率,电流等于小电珠的额定电流,先求出R两端电压的有效值,最大值为有效值的$\sqrt{2}$倍;
解答 解:A、由图甲知,电源电压等于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与电源电压之和,所以$U>{U}_{0}^{\;}$,在图乙中,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知${n}_{1}^{\;}>{n}_{2}^{\;}$,所以该变压器是降压变压器,故A错误;
B、由乙图,根据电压与匝数成正比,得${n}_{1}^{\;}:{n}_{2}^{\;}=U:{U}_{0}^{\;}$,故B错误;
C、电珠均能正常工作,所以电流等于额定电流,甲电路消耗的功率UI,乙电路消耗的功率${U}_{0}^{\;}I$,所以甲乙电路消耗的功率之比为$U:{U}_{0}^{\;}$,故C错误;
D、R两端电压的有效值$(U-{U}_{0}^{\;})$,因为是正弦交流电,所以R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sqrt{2}(U-{U}_{0}^{\;})$,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掌握住理想变压器的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最大值和有效值之间的关系即可解决本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如图所示,n辆相同的汽车以等速度v沿宽为d的直公路行驶,每车宽为b,间距为a.若人能以最小速度沿直线垂直穿过马路,则所用的时间为( )
A. | $\frac{ad}{bv}$ | B. | $\frac{ab}{dv}$ | ||
C. | $\frac{d({a}^{2}+{b}^{2})}{abv}$ | D. | 条件不足,无法求出 |
10.如图所示,将一带正电的金属小球接触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则关于验电器中两金属箔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因不带电而不会张开 | B. | 因都带正电荷而张开 | ||
C. | 因都带负电荷而张开 | D. | 因带异种电荷而不会张开 |
7.质量相等的A、B两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分别受到水平拉力F1、F2的作用而从静止开始从同一位置出发沿相同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时间t0和4t0,当二者速度分别达到2v0和v0时分别撤去F1和F2,以后物体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在2t0-3t0之间的某一时刻B能追上A | |
B. | F1和F2的大小之比是8:1 | |
C. | 物体A、B的位移大小之比是6:5 | |
D. | 整个运动过程中F1和F2做功之比是3:5 |
14.如图所示,真空中O点有一点电荷,在经产生的电场中有a,b两点,a点的场强大小为Ea,方向与ab连线成60°角,b点的场强大小为Eb,方向与ab连线成30°角,若将同一试探电荷分别放在a,b两点受电场力大小分别为Fa、Fb,则关于试探电荷在a、b两点电场力的大小关系,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 Fa=3Fb | B. | Fa=$\sqrt{3}$Fb | C. | Fa=$\frac{\sqrt{3}}{3}$Fb | D. | Fa=$\frac{1}{3}$Fb |
4.如图为模拟远距离输出实验电路图,两理想变压器的匝数n1=n4<n2=n3,四根模拟输电线的电阻R1、R2、R3、R4的阻值均为R,A1、A2为相同的理想交流电流表,L1、L2为相同的小灯泡,灯丝电阻RL>2R,忽略灯丝电阻随温度的变化.当A、B端接入低压交流电源时,电源输送的功率相同,则判断错误的是( )
A. | A1、A2两表的示数相同 | B. | L1、L2两灯泡的亮度相同 | ||
C. | R1消耗的功率大于R3消耗的功率 | D. | R2两端的电压小于R4两端的电压 |
11.某种金属在光的照射下产生光电效应,其遏止电压Uc与入射光频率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由图象可知( )
A. | 频率恰好为v0的入射光需要照射一定的时间才能使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 |
B. | 该金属的逸出功等于hv0 | |
C. | 若已知电子电量e,就可以求出普朗克常量h | |
D. | 入射光的频率为3v0时,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2hv0 |
8.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经过时间 t 落到地面,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下落全程一半时的速度与落地速度之比是 1:2 | |
B. | 下落前半程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之比为($\sqrt{2}$-1):1 | |
C. | 下落前半程时间段与后半程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之比为 1:3 | |
D. | 下落 t 和落地前 t 时间内的位移之比为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