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 |
B. | 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并指出氢原子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要吸收光子 | |
C. | 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不变 | |
D. | 铀核(${\;}_{92}^{238}$U)衰变为铅核(${\;}_{82}^{206}$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 |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玻尔在研究原子结构中引进了量子化的观念,成功解释了氢光谱;半衰期与温度无关;根据电荷数守恒与质量数守恒判定经过α衰变和β衰变的次数.
解答 解:A、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原子而产生散射的实验,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他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A正确;
B、受普朗克量子论的启发,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故B正确;
C、半衰期有放射性元素本身的特点决定,与温度无关,故C正确;
D、发生α衰变是放出42He,发生β衰变是放出电子0-1e,设发生了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则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2x-y+82=92,4x+206=238,解得x=8,y=6,故衰变过程中共有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故D错误.
本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物理学史,是常识性问题,对于物理学上重大发现、发明、著名理论要加强记忆,这也是考试内容之一.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5.如图所示A、B、C分别是地球表面上北纬30°、南纬60°和赤道上的点.若已知地球半径为R,自转的角速度为ω0,A、B、C三点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
A. | 1:1:1 | B. | 1:1:2 | C. | $\sqrt{3}$:1:2 | D. | 1:$\sqrt{3}$:2 |
14.如图所示,两物体A、B用轻质弹簧相连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现同时对A、B两物体施加等大反向的水平恒力F1、F2,使A、B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对A、B两物体及弹簧组成的系统,正确的说法是(整个过程中弹簧不超过其弹性限度)( )
A. | 机械能守恒 | |
B. | 机械能不守恒 | |
C. | 当弹簧伸长到最长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 | |
D. | 当弹簧弹力的大小与F1、F2的大小相等时,A、B两物体速度最大,系统机械能最大 |
11.如图,质量为M的小车A停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小车上表面粗糙.质量为m的滑块B以初速度v0滑到小车A上,车足够长,滑块不会从车上滑落,则小车的最终速度大小为( )
A. | 零 | B. | $\frac{m{v}_{0}}{M}$ | C. | $\frac{m{v}_{0}}{M+m}$ | D. | $\frac{m{v}_{0}}{M-m}$ |
18.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有一四面体C-AOB,C、A、O、B为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坐标位置如图所示.D点在x轴上,DA=AO,在坐标原点O处固定着带电量为-Q的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B、C三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 |
B. | O、A和A、D两点间的电势差相等 | |
C. | 将电子由D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正功 | |
D. | 电子在B点的电势能大于在D点的电势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