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B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是斜槽,QR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位置G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末端的地方,让A球仍从位置G自静止开始滚下,和B球碰撞后,A、B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图中的O点是水平槽末端R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1)为减小实验误差,在两球碰撞后使A球不反弹,所选用的两小球质量关系应为mA>mB(选填“>”、“<”或“=”);
(2)必需选用的测量仪器有BCE(选填字母代号)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D.游标卡尺 E.圆规.
分析 为了实现对心碰撞,两球的直径需相同,为零使碰撞后A球不反弹,则A球的质量大于B球的质量.
(2)根据实验的原理确定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则可确定需要的仪器.
解答 解:(1)在小球碰撞过程中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定律,故有:mAv0=mAv1+mBv2
在碰撞过程中动能守恒,故有:$\frac{1}{2}{m}_{A}{{v}_{0}}^{2}=\frac{1}{2}{m}_{A}{{v}_{1}}^{2}+\frac{1}{2}{m}_{B}{{v}_{2}}^{2}$
联立解得:${v}_{1}=\frac{{m}_{A}-{m}_{B}}{{m}_{A}+{m}_{B}}{v}_{0}$,要碰后入射小球的速度v1>0,即mA-mB>0,故mA>mB.
(2)由以上分析可知,实验中需要测量平抛距离,故需要用刻度尺;为了测量小球的质量,应用到天平;为了找出落点的准确位置需要用圆轨;
本实验中两球下落时间相同,不需要秒表;同时小球均从同一点开始平抛,不需要测量小球的直径,故不需要游标卡尺;
故答案为:(1)>;(2)BCE
点评 本题关键明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的实验原理,在分析实验时要注意等效替代在实验中的运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5.由原点O处的波源发出的一列简谐波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的波形曲线如图所示.已知这列波的质点P连续出现两次波峰的时间间隔为0.4s,则( )
A. | 这列波的波长为5m | |
B. | 这列波的传播速度为10m/s | |
C. | 当t=0.7s时,质点Q第一次到达波峰 | |
D. | 质点Q到达波峰时,质点P恰好到达波谷 |
17.在演示光电效应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所示,则( )
A. | 验电器的指针带正电 | |
B. | 验电器的指针带负电 | |
C. | 增大光的强度,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不变 | |
D. | 延长光照时间,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变大 |
7.某人将质量m=1kg的物体由静止匀加速举高1m时,物体获得2m/s的速度,则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g=10m/s2)( )
A. | 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 B. |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3J | ||
C. | 物体的机械能增加12J | D. | 人对物体做功12J |
14.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
A. | 小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 | |
B. | 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约为0.8m/s | |
C. | 小车的最大位移在数值上等于图象中曲线与t轴所围的面积 | |
D. | 小车做曲线运动 |
11.关于电源电动势E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电动势E的大小,与非静电力所做的功W的大小成正比,与移动电荷量q的大小成反比 | |
B. | 电动势E是由非静电力的特性决定的,跟电源的体积和外电路均无关 | |
C. | 电动势E是表征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的物理量 | |
D. | 电动势E的单位与电势差的单位相同 |
14.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加速度就是增加出来的速度 | |
B. | 加速度方向一定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 |
C. | 加速度的大小反映了速度变化的快慢 | |
D. | 物体有加速度,速度不一定增大 | |
E. | $\frac{△v}{△t}$叫速度变化率,就是加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