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如图甲所示,物体以一定初速度从倾角α=37°的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上升的最大高度为3.0m,选择地面为参考平面,上升过程中,物体的机械能Em随高度h的变化如图乙所示.(g=10m/s2,sin37°=0.6,cos37°=0.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物体的质量m=1kg | |
B. | 物体可能静止在斜面顶端 | |
C. | 物体上升过程的加速度大小a=15m/s2 | |
D. | 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Ek=10J |
分析 当物体到达最高点时速度为零,机械能等于物体的重力势能,由重力势能计算公式可以求出物体质量;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量等于摩擦力做的功,由图象求出摩擦力的功,由功计算公式求出动摩擦因数;
由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物体上升过程的加速度;由动能定理求出物体回到斜面底端时的动能.
解答 解:A、物体到达最高点时,机械能为:E=EP=mgh,由图知:EP=30J.得:m=$\frac{E}{gh}$=$\frac{30}{10×3}$kg=1kg,故A正确;
B、物体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少,减少的机械能等于克服摩擦力的功,
△E=-μmgcosα$\frac{h}{sinα}$
即:30-50=-μ×1×10cos37°×$\frac{3}{sin37°}$,得:μ=0.5;在斜面顶端,由于mgsinα>μmgcosα,所以物体不可能静止在顶端.故B错误.
C、物体上升过程中,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α+μmgcosα=ma,得:a=gsinα+μgcosα=10×0.6+0.5×10×0.8=10m/s2,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物体上升过程中摩擦力做功为:W=30-50=-20J,在整个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EK-EK0=2W,则有:EK=EK0+2W=50+2×(-20)=10J,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 重力做功不改变物体的机械能,摩擦力做功使物体机械能减少,由图象求出物体初末状态的机械能,应用重力势能的计算公式、动能定理即可正确解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6.关于电场强度定义式E=$\frac{F}{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式适用于所有电场 | B. | 该式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 ||
C. | 该式仅适用于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 D. | 电场强度E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 |
4.一卫星绕某个行星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其线速度大小为v,假设宇航员在该行星表面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质量为m的物体的重力,当物体处于竖直静止状态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已知引力常量为G,则这颗行星的质量为( )
A. | $\frac{m{v}^{2}}{GF}$ | B. | $\frac{m{v}^{4}}{GF}$ | C. | $\frac{2m{v}^{2}}{GF}$ | D. | $\frac{2m{v}^{4}}{GF}$ |
1.下列教材中,五幅图分别对应五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 | 甲图中微粒的运动就是物质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即布朗运动 | |
B. | 乙图中当两个相邻的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它们间相互作用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 |
C. | 丙图中食盐晶体中氯离子和钠离子都按一定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 | |
D. | 丁图中小草上的露珠呈球形的主要是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 | |
E. | 戊图中洁净的玻璃板接触水面,要使玻璃离开水面,拉力F必须大于玻璃板的重力,其原因是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
8.将重为20N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物体的一端与固定在斜面上的轻弹簧连接如图.若物体与斜面间最大静摩擦力为12N,物体静止时,弹簧的弹力( )
A. | 可以是22N,方向沿斜面向上 | B. | 可以是2N,方向沿斜面向上 | ||
C. | 可以是2N,方向沿斜面向下 | D. | 可以是零 |
5.如图是简谐运动物体的振动图象,( )
A. | 振动图象从平衡位置开始计时 | B. | 2s末速度沿x轴负方向,加速度最大 | ||
C. | 2s末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 D. | 1s末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 |
6.如图所示,水平转台绕竖直轴匀速转动,穿在水平光滑直杆上的小球A和B由轻质弹簧相连并相对直杆静止.已知A、B小球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它们之间的距离为3L,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自然长度为L,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 小球A、B受到的向心力之比为2:1 | |
B. | 小球A、B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之比为1:2 | |
C. | 小球A匀速转动的角速度为$\sqrt{\frac{k}{m}}$ | |
D. | 小球B匀速转动的周期为2π$\sqrt{\frac{m}{2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