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6.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B. | 力是使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原因 | ||
C. | 力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 | D. |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
分析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力既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也能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物体的惯性.
解答 解: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是物体的惯性,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所以力是使物体做变速运动的原因,故B正确.
C、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力既能改变物体速度的大小,也能改变物体速度的方向,故C正确.
D、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物体的加速度不为0,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故D正确.
本题选择不正确的.故选:A.
点评 该题通过运动与力之间的关系考查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力的概念和惯性的概念是解决此题的关键所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一质量为m的质点,系在轻绳的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在水平面上,水平面粗糙.此质点在该 水平面上做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设质点的最初速率是v0,滑动摩擦力大小恒定,当它运动一周时,其速率变为$\frac{{v}_{0}}{2}$,则( )
A. | 当它运动一周时摩擦力做的功为-$\frac{3}{8}$mv${\;}_{0}^{2}$ | |
B. | 质点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frac{3{v}_{0}^{2}}{16πrg}$ | |
C. | 质点在运动了两个周期时恰好停止 | |
D. | 当质点运动一周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为$\frac{{v}_{0}^{2}}{4r}$ |
19.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 |
B. |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近地圆形轨道上的运动速度 | |
C. | 它是使卫星进入正常轨道动动的最大发射速度 | |
D. | 它是人造地球卫星在圆形轨道上的最大环绕速度 |
16.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三个木块A、B、C一起向右运动,速度大小分别为10m/s、6m/s、8m/s,已知木块之间的接触面是粗糙的,下列关于木块之间的摩擦力的方向说法正确的是( )
A. | 木块A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 B. | 木块B对木块C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 ||
C. | 木块A对木块C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 D. | 木块C对木块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
1.甲、乙两个集装箱质量相同.先用起重机将甲集装箱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20m,再将乙集装箱以0.8m/s的速度匀速提升10m,那么起重机( )
A. | 第一次做功多,功率小 | B. | 两次做功一样多,功率一样大 | ||
C. | 第二次做功多,功率大 | D. | 两次做功一样多,第二次功率大 |
11.为了迎接太空时代的到来,美国国会通过一项计划:在2050年前建造成太空升降机,就是把长绳的一端搁置在地球的卫星上,另一端系住升降机,放开绳,升降机能到达地球上,人坐在升降机里.科学家控制卫星上的电动机把升降机拉到卫星上.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地球半径R=6400km,地球自转周期为24h.某宇航员在地球表面用体重计称得体重为800N,站在升降机中,某时刻当升降机以加速度a=10m/s2垂直地面上升,这时此人再一次用同一体重计称得视重为850N,忽略地球公转的影响,根据以上数据可判断,无法求解的是( )
A. | 如果把绳的一端搁置在同步卫星上,可知绳的长度至少有多长 | |
B. | 可以求出升降机此时距地面的高度 | |
C. | 可以求出升降机此时所受万有引力的大小 | |
D. | 可以求出宇航员的质量 |
18.质量相等的均质柔软细绳A、B平放于水平地面,绳A较长.分别捏住两绳中点缓慢提起,直至全部离开地面,两绳中点被提升的高度分别为hA、hB,上述过程中克服重力做功分别为WA、WB,若( )
A. | hA=hB 则一定有WA=WB | B. | hA>hB 则可能有WA<WB | ||
C. | hA<hB 则可能有WA=WB | D. | hA>hB 则一定有WA>WB |
15.实验室中有电流表、电压表、电阻箱、滑线变阻器等仪器,下列各种仪器的组合(加上导线、电键),恰好可以用来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内电阻的是( )
A. | 电流表、电压表、滑线变阻器 | |
B. | 电流表、电压表、滑线变阻器、电阻箱 | |
C. | 电流表、电阻箱 | |
D. | 电压表、电阻箱 |
16.如图所示,小球从A点以初速度v0沿粗糙斜面向上运动,到达最高点B后返回A,C为AB的中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小球从A出发到返回A的过程中,位移为零,外力做功为零 | |
B. | 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减少的动能相等 | |
C. | 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速度的变化率相等 | |
D. | 小球从A到C与从C到B的过程,损失的机械能不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