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关于物理学家的历史贡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康普顿在研究电子对X射线的散射时,证实了光既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
B.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根据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C. 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
D. 巴尔末归纳总结了一些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推动了玻尔原子量子化轨道理论的建立
【答案】B
【解析】
A.康普顿通过研究石墨对X射线的散射,说明光子不仅具有能量,而且具有动量,
故A正确;
B.查德威克在利用粒子轰击铍(Be)原子核的实验中发现了中子,卢瑟福根据
粒子散射
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
C.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具有复杂的内部结构,故C正确;
D.巴尔末根据氢原子光谱分析,总结了一些氢原子光谱的波长规律,玻尔根据氢原子光谱分
立的特性,引入了量子观点,从而建立了玻尔原子量子化轨道理论,故D正确。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组装单摆时,应在下列器材中选用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长度为1m左右的细线
B.长度为30cm左右的细线
C.直径为1.5cm左右的塑料球
D.直径为1.5cm左右的小钢球
(2)在实验中,有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其中合理的是________(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测摆线长时,应让小球静止在平衡位置,测量悬点到小球顶点的距离
B.单摆偏离平衡位置的角度不能太大,摆角θ<5°
C.在摆球经过最低点时启动秒表计时
D.用秒表记录摆球一次全振动的时间作为周期
(3)某次实验时,测得摆线长为l,小球的直径为d,单摆完成n次全振动所用的时间为t,则重力加速度g =________(用已知物理量表示表示)。
(4)下表是甲同学记录的3组实验数据,并做了部分计算处理。
组次 | 1 | 2 | 3 |
摆线长l/mm | 793.0 | 893.0 | 993.0 |
小球直径d/mm | 14.0 | 14.0 | 14.0 |
50次全振动时间t/s | 90.0 | 95.5 | 100.5 |
振动周期T/s | 1.80 | 1.91 | |
重力加速度g/( | 9.74 | 9.73 |
请计算出第3组实验中的T =________s,g =/span>________m/s2。
(5)乙同学用多组实验数据做出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斜率为k。由此可知重力加速度g=________。
(6)丙同学在家里测重力加速度。他用细线和小铁锁制成一个单摆,如图甲所示。由于他无法确定铁锁的重心位置,所以他只测得摆线的长度l。然后将铁锁拉离平衡位置一个小角度由静止释放,测出振动周期T。多次改变摆线的长度,重复上面操作,得到多组l、T的数据,作出T2-l图像如图乙所示,图像是一条不过原点的直线。他借鉴乙同学的思路,结合直线的斜率求得重力加速度。丙同学得到的重力加速度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可忽略空气阻力对该实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