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如图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平行直导轨(不计电阻)构成的平面与水平面成37°角,导轨平面处在垂直平面向上的匀强磁场中,导轨间距为L=1m,导轨上端接有如图电路,已知R1=4Ω、R2=10Ω.将一直导体棒垂直放置于导轨上,现将单刀双掷开关置于a处,将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导体棒达到稳定状态时电流表读数为I1=2.00A.将单刀双掷开关置于b处,仍将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当导体棒下滑S=2.06m时导体棒速度再次达到第一次稳定时速度,此时电流表读数为I2=1.00A,此过程中电路产生热量为Q=4.36J(g=10m/s2)(1)求导体棒达到第一次稳定速度时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及导体棒接入导轨部分的电阻.
(2)求将开关置于b处稳定时导体棒的速度大小.
分析 (1)由题意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对两种情况分别列式,联立可求得感应电动势和内阻;
(2)由电动势表达式及求得的电动势可用速度表示磁感应强度;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求得质量与速度的关系,再由功能关系可求得速度.
解答 解:(1)由题知,开关分别置于a、b时,导体棒最终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相同,令Ea=Eb=E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得:
E=I1(R1+r),代入得:E=2×(4+r)
E=I2(R2+r),代入得:E=1×(10+r)
联立解得 E=12V,r=2Ω
即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为12V,导体棒接入导轨部分的电阻为2Ω.
(2)将开关置于b处,匀速时,有 mgsin37°•v=I22(R2+r)
解得:m=$\frac{2}{v}$
由能量守恒有 mgsin37°•S=$\frac{1}{2}$mv2+Q
解得:$\frac{2}{v}$×6×2.06=$\frac{1}{2}$×$\frac{2}{v}$×v2+4.36
解得:v≈3.27m/s;
答:
(1)导体棒达到第一次稳定速度时回路中感应电动势为12V;导体棒接入导轨部分的电阻大小为2Ω
(2)将开关置于b处稳定时导体棒的速度大小为3.27m/s.
点评 本题考查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能量及受力分析问题,要注意正确利用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和功能关系进行分析;本题中要注意中间量的换算.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9.关于传感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话筒是一种常用的声传感器,其作用是将电信号转换为声信号 | |
B. | 电熨斗能够自动控制温度的原因是它装有双金属片温度传感器,该传感器是控制电路的通断 | |
C. | 半导体光敏电阻的作用是把电信号转变成光信号 | |
D. | 半导体热敏电阻常用作温度传感器,因为温度越高,它的电阻值越大 |
9.关于磁感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磁感线是从N极发出到S极终止的曲线 | |
B. | 磁感线上的某点的切线方向即是该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 | |
C. | 沿着磁感线方向磁感应强度越来越小 | |
D. | 磁感线越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小 |
16.如图(甲)所示的是医院里的心电图仪,(乙)图是监测地震的地震仪.关于这两种仪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心电图仪和地震仪记录的都是波动图线 | |
B. | 心电图仪和地震仪记录的都是振动图线 | |
C. | 心电图仪记录的是心脏的振动图线,地震仪记录的是地震波的波动图线 | |
D. | 心电图仪记录的是心脏的波动图线,地震仪记录的是地震波在该处引起的振动图线 |
6.如图甲所示的变压器,接如图乙所示的交流电时,灯泡正常发光,现将电源换成如图丙所示的交流电,则( )
A. | 由于丙交变电流的周期变短,其电流的变化比第一次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比第一次大,因此灯泡比第一次亮 | |
B. | 由于丙的频率比甲的大,因此电压表的示数增大 | |
C. | 无论接乙还是接丙电源,若滑动触头P向上移动,灯泡都变暗 | |
D. | 若将原线圈n1的匝数增加,灯泡消耗的功率将变小 |
13.两根足够长的光滑导轨竖直放置,间距为l,底端接阻值为R的电阻.将质量为m,电阻也为R的金属棒悬挂在一个固定的轻弹簧下端,金属棒与导轨接触良好,导轨所在的平面与磁感应强度为B的磁场垂直,如图所示,除金属棒和电阻R外,其余电阻不计.现将金属棒从弹簧的原长位置由静止释放,则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 | 金属棒向下运动时,流过电阻R的电流方向为b→a | |
B. | 最终弹簧的弹力与金属棒的重力平衡 | |
C. | 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棒所受的安培力大小为$\frac{{B}^{2}{l}^{2}v}{2R}$ | |
D. | 金属棒的速度为v时,金属棒两端的电势差为Blv |
10.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时所描绘曲线不是直线,某同学分析实验结论时给出以下理由,其中正确的是( )
A. | 电源电压较高,降低电压就一定会是直线 | |
B. | 小灯泡灯丝电阻不是恒值,随温度升高会发生变化 | |
C. | 电路中的连接点有接触不良的现象 | |
D. | 改描I-U曲线可能变为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