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4.如图所示,物体沿弧形轨道滑下后进入水平传送带,传送带以图示方向匀速运转,则物体经过传送带过程中,传送带对物体所做的总功( )A. | 可能为零 | B. | 一定为正功 | C. | 一定为负功 | D. | 可能为负功 |
分析 当物体到达传送带上时,物体的速度可能大于、等于和小于传送带的速度,分三种情况讨论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A、当物体到达传送带上时,如果物体的速度恰好和传送带的速度相等,那么物体和传送带将一起在水平面上运动,它们之间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传送带对物体始终不做功,所以A可能.
B、若物体速度大,则受向后的摩擦力,做负功.直至速度一致为止,摩擦力消失,不做功,不会出现再做正功的情况;若物体速度小,则受向前的摩擦力,做正功.到速度一致时,摩擦力又变为零,不做功;则说明传送带可以对物体做正功,也可以做负功;
故BC错误,D正确;
故选:AD.
点评 物体的速度和传送带的速度之间可能有多种情况,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考虑全面,否则就容易漏掉答案.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有两个质量不同的小球A、B,从离地相同高度处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沿水平方向和竖直向上方向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落地前瞬间,两小球的速度大小一定相同 | |
B. | 从抛出到落地,重力对A、B小球做的功一样多 | |
C. | 落地前瞬间,重力对两小球的瞬时功率一定相同 | |
D. | 从抛出到落地,重力对两小球做的平均功率一定相同 |
9.甲、乙两人同时同地由O点出发,最后同时到达A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两人位移s甲=s乙 | B. | 两人平均速度$\overline{v}$甲>$\overline v$乙 | ||
C. | 两人路程L甲>L乙 | D. | y-x图象表示的是位移-时间图象 |
6.将已知力F分解为F1,F2两个分力,如已知F1的大小及F2与F的夹角为θ(θ为锐角),则( )
A. | 当F1>Fsinθ时,一定有两组解 | B. | 当F1<Fsinθ时,一定有两组解 | ||
C. | 当F1=Fsinθ时,一定有两组解 | D. | 当F1<Fsinθ时,一定无解 |
7.如图甲所示为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实验装置.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的拉力大小,在长木板上的A、B两点各安装一个速度传感器,分别记录小车到达A、B时的速率,A、B相距L=48.0cm.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力作用时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frac{{{v}_{B}^{2}-v}_{A}^{2}}{2L}$(用题中已知的符号表示),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由实验数据,得出a-F关系图线和理论图线如图乙,对比两图线,造成上述偏差的原因是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足.
(1)实验主要步骤如下:
①将拉力传感器固定在小车上;
②平衡摩擦力,让小车在没有拉力作用时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③把细线的一端固定在拉力传感器上,另一端通过定滑轮与钩码相连;
④接通电源后自C点释放小车,小车在细线拉动下运动,记录细线拉力F的大小及小车分别到达A、B时的速率vA、vB
⑤改变所挂钩码的数量,重复④的操作.
(2)表中记录了实验测得的几组数据,vB2-vA2是两个速度传感器记录速率的平方差,则加速度的表达式a=$\frac{{{v}_{B}^{2}-v}_{A}^{2}}{2L}$(用题中已知的符号表示),请将表中第3次的实验数据填写完整(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次数 | F(N) | vB2-vA2(m2/s2) | a(m/s2) |
1 | 0.60 | 0.77 | 0.80 |
2 | 1.04 | 1.61 | 1.68 |
3 | 1.42 | 2.34 | |
4 | 2.62 | 4.65 | 4.84 |
5 | 3.00 | 5.49 | 5.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