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1.如图所示,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此时这列波恰好传播到P点,且再经过1.2s,坐标为x=8m的Q点开始起振,求:①该列波的周期T.
②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振源O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
③从t=0时刻到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间内,振源O点所经过的路程s.
分析 ①由图读出波长.根据波从P传到Q的距离和时间求出波速,再由波速公式v=$\frac{λ}{T}$求解周期.
②由图判断出t=0时刻质点O的振动方向,当图中x=0.5m处的波峰传到Q点时,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由距离与波速之比即可求得时间,再求振源O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
③根据时间与周期的关系求解振源O点所经过的路程s.
解答 解:①由图知该波的波长为 λ=2m
波速为:v=$\frac{{x}_{PQ}}{{t}_{PQ}}$=$\frac{8-2}{1.2}$m/s=5m/s
由v=$\frac{λ}{T}$得:T=$\frac{λ}{v}$=$\frac{2}{5}$s=0.4s
②运用波形平移法知t=0时刻O点沿y轴负方向振动.
当图中x=0.5m处的波峰传到Q点时,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则由t=0时刻至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经历时间为:
t=$\frac{x}{v}$=$\frac{8-0.5}{5}$s=1.5s=(3+$\frac{3}{4}$)T
所以O点在此过程中振动了(3+$\frac{3}{4}$)T,则在Q点第一次到达波峰时振源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y=3cm
③从t=0时刻到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间内,振源O点所经过的路程为:s=3×4A+$\frac{3}{4}$×4A=15A=15×3cm=0.45m
答:①该列波的周期T是0.4s.
②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振源O点相对平衡位置的位移y是3cm.
③从t=0时刻到Q点第一次达到波峰时间内,振源O点所经过的路程s是0.45m.
点评 本题要波的传播方向熟练判断出质点的振动,灵活运用波形平移法确定波形,要知道波速两个公式v=$\frac{x}{t}$和v=$\frac{λ}{T}$都可以运用,要根据条件灵活选择.
A. | 100 W | B. | 150 W | C. | 200 W | D. | 250 W |
A. | 汤姆孙发现不同物质发出的阴极射线的粒子比荷相同,这种粒子即电子 | |
B. | 爱因斯坦用光子学说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实验规律 | |
C. | 卢瑟福猜想中子的存在,查德威克在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证实中子的存在 | |
D. |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氢原子能级结构模型 |
A. | 分子力先增大,后一直减小 | B. | 分子力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 ||
C. | 分子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 D. | 分子势能和动能之和不变 |
A. | 氮气的内能较大 | B. | 氢气的内能较大 | ||
C. | 两者的内能相等 | D. | 氢气分子的平均速率较大 |
A. | 各花朵的角速度相等 | B. | 各花朵的线速度大小相等 | ||
C. | 距O点越远的花朵角速度越小 | D. | 距O点越远的花朵线速度越小 |
A. | 当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增大 | |
B. | 当物体克服重力做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一定减小 | |
C. | 重力势能为负值说明物体在零势能参考平面以下 | |
D. | 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能参考面的选取有关 |